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最新消息

佛館、河南博物院 結盟促交流

字級:


【人間福報記者陳玲芳大樹報導】

首度在台舉行的「客家文化博物館聯盟年會暨論壇」,昨上午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並舉行開幕式暨友好博物館簽約儀式。簽約儀式由佛館館長如常法師、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共同簽署友好博物館合約,在共同揭牌、交換結緣品後,緊接著由海峽兩岸十名學者專家輪番登場,展開一整天精闢的論壇演講。

昨日開幕式,與會者包括: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張譽騰、固始博物館館長龔平、信陽博物館館長丁聯合、廣東省江門市博物館館長黃志強、廣東省博物館副館長陳邵峰等,總計逾五十位兩岸學者專家齊聚一堂。

作為佛館的第八位「盟友」,馬蕭林表示,繼今年四月,河南博物院應邀在佛陀紀念館舉辦「玉意深遠─中原古代玉器文化展」,簽約成為友好館後,雙方除了文物交流,還會有更多合作,至於內容項目,仍待進一步商談確認。

如常法師表示,為推廣中華文化、促進兩岸交流,佛陀紀念館成立六年來,已陸續與兩岸各博物館,包括山東省文物局、安徽博物院、蘇州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河北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館和山西博物院等簽立友好博物館。

客家文化 連結台灣與世界

今年論壇主題「客家文化博物館與社區營造」,期盼透過兩岸博物館的力量,探討客家文化博物館與社區營造的密切關係。昨日論壇演講專家共十位,依序為張維安、馬蕭林、黃宣衛、陳劭峰、黃信洋、林曉君、劉堉珊、丁聯合、劉益昌、余斌霞。

首場專題演講「展示客家:直轄市客家文物館與文化園區之考察」,由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院長張維安主講,他主張將博物館視為「地方的客廳」、「地方文化的大門」與「連結台灣與世界的平台」。

張維安表示,不同館舍經營定位,有其特色基礎,如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定位為都會客家、鄉村客家與世界客家的交流平台,其活動、展示與推動計畫,都能提升到一定的理論與高度。客家文化園區或博物館,已經走出只是靜態的大型展板方式的展覽,傳統博物館的概念正在轉型,展示、博物館、文化園區的概念,也被第一線的活動重新定義中。

傳承激發 加強與社區聯繫

馬蕭林接棒第二場,談「傳承、激發─河南博物院公共教育服務與社區營造的多重創新與實踐」,他強調,國際「新博物館學」的起點,無不主張博物館需要加強與所在社區的聯繫,承擔起社區「遺產保護」、社區「問題解決」、社區「居民教育」等責任。

馬蕭林指出,河南博物院是國家首批一級博物館,為中央與地方共建的國家級博物館。二十年來,順應國際博物館發展趨勢,以貼近實際、生活、群眾為指標,始終把社區教育和服務,作為優先和重點發展方向。在「傳承激發」宗旨下,沿著「特色化」、「品牌化」道路,是河南博物院參與社區營造最鮮明的標記。

「客家文化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河南則是客家重要的發源地。」馬蕭林說,現在客家文化博物館聯盟有四十二家博物館,預計明年在河南鄭州舉辦研討會和展覽,希望將客家文化加以發揚光大。

圖說:「客家文化博物館聯盟年會暨論壇」由海峽兩岸十名學者專家輪番登場,展開一整天精闢的論壇演講。莊美昭攝
 
圖說:「客家文化博物館聯盟年會暨論壇」學者專家熱絡互動。莊美昭攝


館際交流
First 1 2 3 4 5  ... 最末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