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陀紀念館館長 如常法師 (圖錄序) 圖/佛陀紀念館
現代人對「絲綢之路」的印象,通常談的就是東起中國長安,向西貫穿越過河西走廊,再通往西域的這條佛教藝術之路。事實上「絲綢之路」包含了陸路與海路,這兩條絲路延伸範圍之廣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不僅是古代國際貿易的重要「商道」,也是佛教流佈傳播的重要「佛道」。
靠著舟船乘載航行的「海線絲綢之路」,自然無法像敦煌石窟、莫高窟等「陸上絲綢之路」般留下大量遺址,成為後人具體的研究場域,因此這條海上絲路便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為世人淡忘。
然而在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越來越多佛教研究學者在探討佛教從印度傳播到中國的途徑時,慢慢發現到這條絲路的重要性並不亞於陸路,於是「海線絲綢之路」在近年開始受到大家的高度矚目,也吸引了多位國際學者進行跨國的合作研究。
2011年,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在開館前,創辦人 星雲大師即指導,希望多使用科技與人互動。因此在佛館常設展中的「佛教節慶」、「佛陀一生」等便加入科技與多媒體的互動裝置,結合科技的展示手法,果然成為最具效益與最受歡迎的展館,進而使博物館界與學術界紛紛探討。
2021年,於佛陀紀念館舉辦的「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我們將再次以數位科技結合新媒體的運用,帶大家重新認識這條佛教海上絲路。本次展出,特別邀請國際知名佛教學者,為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榮譽教授蘭卡斯特先生(Dr Lewis R Lancaster)、新媒體藝術先鋒香港城市大學邵志飛教授(Jeffery
Shaw),由我們三人共同策展。這次展覽不僅是佛教界的創舉,也是這項結合跨國學術研究、考古、數位影像、數位媒體等組成的策展團隊首次的成果展現,勢必將在博物館、學術界乃至佛教界再次掀起一股熱潮!
為讓觀眾對海線絲路有更進一步了解,策展團隊特地前往印度、斯里蘭卡、緬甸、印尼、中國、日本、韓國及台灣等亞洲佛教國度實地拍攝,希望透過展覽將佛教數位文化遺產的保存與展示提供典範,是佛教海上傳播的一次完整梳理,兼具文化、教育、歷史、藝術與學術性。
星雲大師曾說:「現今社會成長迅速,科技發展一日千里,『與時俱進』成為順應時代潮流的必然趨勢。」因此,佛光山相當重視數位科技、新媒體弘法等運用。因為有佛教的傳播與研究,讓絲綢之路在幾千年後,不僅沒有淹沒在黃沙滾滾的大漠中,也沒有被波濤洶湧的巨浪所吞噬,更讓人類的文明發展與珍貴歷史得以保存。因此,弘法科技化,既非時尚亦非追隨流行,而是希望保存佛教歷史,透過研究與傳播,讓文化得以保存,這正是本次展覽重要的價值與意義,更是佛館在公共教育上的使命。
在佛館建館十周年慶,在佛光山宗委會的指導下,透過新媒體新科技重現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意義深遠。最後,特別感謝家師
星雲大師、趙元修與趙辜懷箴賢伉儷的支持鼓勵。同時也非常感謝共同舉辦本次展出的佛教經典電子化數位化、電子文化地圖(ECAI)的開創者蘭卡斯特教授、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妙凡院長及妙光法師,及香港城市大學邵志飛教授所帶領的新媒體藝術團隊,和佛館同仁們辛勞的共同努力。
佛陀紀念館十周年,為您策劃,衷心祝願您,吉祥歡喜。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圖錄
流通處:佛館四給塔、本館流通處
07-6563033 轉4140、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