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喬達摩
喬達摩>第86期

薪火千年 鏤雕傳奇-曲陽石雕歷史簡述


文/河北博物院、佛館編輯部節錄 圖/蔡榮豐


河北省曲陽縣是聞名中外的雕刻之鄉,雕刻技藝源於西漢時期。兩千年來,雕刻傳統不絕如縷。雖史筆闕如,但遺存至今的大量精美文物足以確證曲陽石雕的輝煌。

滿城陵山中山靖王劉勝(西元前165年-前113年)墓出土的漢白玉男女石傭是迄今為止發現年代最為久遠的曲陽雕刻作品。

曲陽縣王臺北村有一座狗塔,相傳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為一條義犬而修建的。塔共13層,高約50米,塔內一至四層的石雕上刻有浮雕壁畫,構圖嚴謹,佈局勻稱,代表當時曲陽雕刻技藝的最高水準。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遺存的造像也很多。目前發現的白石佛教造像就有數千件之多,既有長不盈尺的小型佛像,也有高達7-8米的巨型佛像。既有普通的民間佛像,也有精緻絕倫的皇室造像。北齊時期,透雕工藝發展到了極致,在全國佛教造像中獨一無二,在世界雕刻史上也占有極高的地位。

西元586年,隋文帝楊堅改曲陽縣為石邑縣,在國家層面上確認了曲陽石刻中心的地位。始建於隋代的趙州橋是世界名橋,歷經多次修繕,橋下出土的金代石欄板上有「大定三年(1163年)四月,黃山石匠楊志造」等字樣。

唐代,曲陽石雕達到頂峰,修德寺遺址、南宮後底閣等地發現的數百件白石造像雕刻精美,線條流暢,莊重大氣。另外,五代時期節度使王處直(?- 922年)墓內發現的彩繪浮雕《散樂圖》、《奉侍圖》、武士門神等絢爛多彩,堪稱極品。

正定開元寺五代石贔屭長8.4米,寬3.2米,高2.6米,約重107噸,是中國現存最大的石碑碑座。元朝時期,曲陽雕塑藝人在聞名世界的元大都、元上都、元中都的建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西元1260年,楊瓊、王浩等人奉詔進京,參加了元大都的建設。楊瓊技藝高超,深受元世祖忽必烈的喜愛。故宮內外金水橋,是明代北京城的設計者蒯祥仿楊瓊所造周橋而建。1312年,朝廷追贈楊瓊為「朝列大夫騎都尉弘農伯」,其神道碑由翰林學士姚燧撰文,國子祭酒劉庚篆額,書法家趙孟頫書丹。一位雕塑藝人能獲此殊榮,在中國歷史上是極為罕見的。

明、清時期,在皇家宮殿、陵墓和園林的營建中,曲陽雕塑藝人們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頤和園蘇州街北岸的兩塊護岸石上留有「曲陽匠師」的刻字,成為曲陽石匠參與京城園林建設的珍貴史料。

曲陽現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3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2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32名,省級非遺傳承人3人,高級工藝師700多名,雕刻技師15000多人,從業人員達10萬餘人。

1995年,國務院正式命名曲陽為「中國雕刻之鄉」

2005年,曲陽東方雕刻城被國際雕塑協會命名為「中國石雕第一城」

2006年,「曲陽石雕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8年,曲陽縣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