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喬達摩
喬達摩>第109期

2018神明聯誼會學術會議特別報導


文/人間社記者唐福良、李生鳳、張文婷、編輯部  圖/人間社、佛陀紀念館

2018年神明聯誼會學術會議、中華傳統宗教總會幹部成長營同步舉行,714-15日連續兩天在佛陀紀念館展開四場研討會、兩場論壇,此次首度舉辦學者專家和幹部座談交流,理論性及實務性有相互交集,與會者精神為之一振,也為今年1225日神明聯誼會活動提前暖身。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得知眾多學者和幹部展開研究和討論,特來關心並分享自己的信仰基礎和宗教交流的看法,大師強調:「不同宗教之間,要多往來,在宗教裡大家都是一家人。」不但神明相互聯誼,參與的大眾也相互觀摩、交流與學習,並且將這段歷史紀錄下來,將來講述給後人了解。

幹部與學者交流

第一場論壇「我見我思神明聯誼會」,714日在佛光樓9樓國際會議廳舉行,由佛館館長如常法師、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共同主持。幹部們分享邀約宮廟經驗,學術會議的學者們針對分享也提出看法。

總幹事林昆海說,透過認識的宮廟介紹,經過不斷努力,如今許多宮廟加入佛光會或參加短期出家修道會。副總幹事陳彩萍分享送臘八粥或是參加慶典都是交流的秘訣。總幹事張勝創則強調把握因緣,訴說人間佛教的法義。總幹事陳恒郎分享提早拜訪,給予宮廟充分時間決定參加神明聯誼會。

宮廟組公關主任陳振帆指出,神明聯誼會熱鬧之下蘊藏更深的意義,希望可以多多接引宮廟。總幹事涂順龍一開始很挫折,在了解後全心投入,且提出和「神明交個朋友」即時奏效。副總幹事許麗華隨時隨地準備邀請卡,不錯失任何邀約的機會。

學術會議召集人逢甲大學合作經濟系教授翟本瑞說,聆聽幹部的分享,當中最多的是「挫折」及「變化」,許多宮廟以及邀約的幹部們從中有了轉變,這一切因星雲大師的倡導,才有後續的成果。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系主任鄭志明說,神明聯誼會的終極目的是人間佛教的如實推動,擴及到其它宗教的參與,以貫徹佛陀的本懷。菲律賓師範大學哲學系 Krizna Rei M. Palces 非常驚訝神明聯誼會這麼盛大,希望記錄這些經驗分享,供後人參考。

中華傳統宗教總會祕書長陳嘉隆指出,佛教團體邀約宮廟不易,從一開始的反感、懷疑到欽佩。宮廟認為佛陀是「老大」,在參加神明聯誼會後開始改變模式,如開始茹素拜素齋,甚至參加三皈五戒、到佛光山當義工等,水準提升了。

第二場論壇「神明聯誼會的時代意涵」,715日於禮敬大廳二樓五觀堂進行,由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主持。翟教授表示,去年1225日獲得佛館和護法信徒的支持,得以近距離觀察神明聯誼會,從中體會到星雲大師對世界和平的祈願和發心。他以「世界神明聯誼會的時代意義」指出宗教都具有神聖性、超越性與崇高的倫理價值。7年來「世界神明聯誼會」開啟跨宗教交流的濫觴,佛教包容及平等的特性,成功讓不同宗教團體願意對話與溝通,共同祈願世界和平。此一好的開始,將是人類的希望,不同宗教攜手為解決人類社會永續發展而努力,將開創人類文明另一新頁。

著作等身的鄭志明教授是研究民間信仰的權威,就星雲大師《人間佛教佛陀本懷》說起,在「從世界神明聯誼會談聖地與聖境」的研究中,首先強調「宗教」二字是「人的生命朝向終極的轉換過程」,以佛教徒來說就是相信人人都有佛性,每個人都能夠成佛。而這種由俗入聖的神聖經驗,便是所有宗教共同的追求目標。傳統民間信仰強調神明靈感以達到消災解厄的目的,但在教義深入與社會教化上稍嫌不足,他鼓勵中華傳統宗教總會能與民間信仰加深互動,將佛陀的慈悲智慧與大眾共享。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副教授李芝瑩以多張去年「世界神明聯誼會」所拍攝的照片帶領大眾重回當天現場的感動,闡述「世界神明聯誼會所體現的宗教教育意涵及價值」。她一開始用「旁觀者」的角度觀察聯誼會的進行,但很快地走入宮廟隊伍,把自己轉換為「參與者」的角色。在神明聯誼會中佛光義工的全力付出也讓她深深感動,「身教是最具感染力的教育示範」,共同提升心靈層次,改變觀念貢獻己能,創造教育價值。

妙凡法師指出,世界神明聯誼會是大師本著佛教「平等與包容」的精神所舉辦,在每年神明聯誼會這天,佛陀紀念館這個佛教聖地,藉由各地神明和平共處而成為人間聖境,每位參與者、每間宮廟都有不同精彩的參與因緣與參加後的感動,每一個故事的流傳都是「用生命感動生命」,是最佳的宗教教育範本。

學界共謀神明聯誼會發展方向

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編審李建欣在神明聯誼會學術會議開幕致辭時表示,這是第二次來到臺灣;12年前,2006年第一次拜見星雲大師就充分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和傳揚中華文化於世界的宏願。星雲大師為了祈求國泰民安,以及對於人類福祉、眾生平等的追求,為促進各宗教之間的相互尊重與包容,於2011年發起神明朝山聯誼會至今。神明聯誼會不只規模一年比一年盛大,而且已成為國際品牌,形成「世界宗教聯誼會」。

環顧全球史,只有1898年在美國芝加哥召開的「世界宗教議會」可與「世界宗教聯誼會」相比擬。宗教和諧共生是幾千年來悠久的傳統,中華文化歷來有和而不同、相容並包的優秀品質,讓教界與學界攜手共同努力,弘揚中華文化(包括中國佛教),光大於世界!

四場研討會分別由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任鄭志明、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編審李建欣、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所長暨副教授黃國清、佛光大學宗教學研究所教授永東法師主持。有17篇論文共同討論世界神明聯誼會中所展現的佛教與民間不同宗教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神明聯誼會具有的時代使命等。

黃國清教授指出,神明聯誼會因應時代旨在開拓不同宗教共生共融的新路。去年1225日全程近距離參與神明聯誼會,帶領學生共同進行對觀音和媽祖兩位神尊在民間信仰中的關係認知的問卷,後續前往廈門平安宮與泉州五台寺善緣閣的田野調查中也發現,兩位神格的關係和地位並非固定,而且不同的組織、不同時空下三教融合表現出不同的接受形式,但肯定神明聯誼會所創造交流與合作的平台,已達成共識。

Krizna Rei M. Palces 教授解析菲律賓宿霧島供奉聖嬰(Sto.Nino)的歷史緣起、描述聖嬰節Sinolog的空前盛況,並進一步通過傳統文化與宗教儀軌,比較悉達多太子與聖嬰文化之間的異同,紀錄聖嬰參加世界神明聯誼會而見證殊勝的神明文化之旅,最後開顯人間佛教在後現代脈絡中,以包容開放的心態促進不同種族文化與宗教信仰的友好往來,對於跨宗教交流和世界和平具有里程碑意義。

715日「綜合座談暨閉幕式」,學者們提出看法和感想。會議召集人翟本瑞教授,指出此次學術會議是一個良好的起端,期許大家在今年1225日能夠再度共襄盛舉,繼續觀察神明聯誼會,紀錄、分析、研究,在參與過程中激盪出更多想法,讓活動蓬勃發展,更深具意義。

永東法師分享,因本身教授的課程常需與宮廟接觸,發現如何進一步融入宮廟人士,回去將與學生共同討論、分享此次經驗。許鶴齡教授表示「思想的交換是最珍貴的禮物。」

闞正宗教授認為此次學術會議有特殊歷史意義,建議宮廟人士應了解自身文化背景,減少宗教間的對立,讓聯誼的文化長久運作。李芝瑩教授分享對於「神明聯誼會」有「感動」與「感恩」,另外認為「神明聯誼會」有令社會大眾「向善」的力量,值得繼續推行。

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感謝所有學者的參與,「尤其讓我們深信,大師推動世界神明聯誼會是非常有意義的。大師將佛教深耕在台灣這塊土地,有了根,它才有力量往上生長、發展,更有力量饒益一切有情。」

在中華傳統宗教總會幹部成長營綜合座談及結營,祕書長陳嘉隆強調責任重大,期許大家從身口意的表現感動他人。並揭示2018年神明聯誼會邀請宮廟和神祇的目標,但重點不在數量,而是使人感動的熱忱。成立3年的中華傳統宗教總會,已打下初步基礎,期許第二階段的組織運作能夠更落實。

佛館館長如常法師表示,看到大家在神明聯誼會的信解行證,每人都做到了「眾生無邊誓願度」,提出將大家的智慧結集,彙編成宮廟拜訪手冊,再將幹部與宮廟互動的感人故事拍成影片,相信會更有力量。並指出2017年的神明聯誼會亮點是國際化,今年則設定本土化。因為大家的發心,發揮佛教正信的影響力,相信因果和緣起法,是自利利他、邁向成佛大道的資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