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喬達摩
喬達摩>第85期

佛光恆常-安徽佛教藝術特展

文/安徽博物院、編輯部 圖/安徽博物院

為促進皖臺兩地文化交流,2015年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與安徽博物院簽署五年協議,佛陀紀念館同時也和安徽博物院簽訂友好博物館,甚至首次合作展出《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展》,搭起文化之美的橋梁。

安徽佛教重要標誌-九華山

唐代是中國佛教發展壯大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九華山佛教的興起成為安徽佛教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九華山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因有地藏王菩薩道場,至今香火鼎盛,為海內外信徒所嚮往。

星雲大師在九華山為當地寺院的法師及信眾開示問道:「為什麼信徒會從全世界來朝拜九華山?」

然後自答:「因為地藏王菩薩慈悲忍耐、廣度眾生、弘法利生。地藏法門可以落實在生活中修,包括修讚美,說好話是真;修忍耐,做好事是善;修慈悲,存好心是美。幸福在真善美的生活裡。」

九華山上留存著大量的佛教名勝和歷史文物,承載著九華佛教文化的濃重氛圍。隨著佛教的深入發展,敬佛、禮佛逐漸成為佛教信眾乃至普通百姓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19日起在佛陀紀念館展出「佛光恆常-安徽佛教藝術特展」珍貴文物63組(79件)現代品4組(16件),我們何其有幸,可以在台灣一睹安徽佛教文物的歷史。

第一單元 佛風初度

東漢永平年間,漢明帝夢遇金人,派人出使天竺,白馬馱經將佛教引入中國。據史料記載,漢明帝異母弟楚王劉英南遷時,將佛教帶入皖南宣城、涇縣一帶。從這一時期起,安徽地區佛教便開始傳播,歷經千年風雨,長盛不衰。

 

 鎏金彌勒佛

北魏

通高19.5釐米、底徑4.5釐米、背光寬8釐米

阜陽行流集大寺廟遺址 (現四九紀念館) 出土阜陽市博物館藏

 

第二單元 佛根深培

北周建德三年(574年),北周武帝下令滅佛。這一時期,禪宗二祖慧可於安徽潛山縣境內與弟子僧璨往來於太湖與司空山之間,弘揚佛法。

唐宋時期,安徽各地佛寺林立,嶽西資福寺塔、無為磚塔、壽縣報恩寺、潛山太平塔等,各地地宮出土的金棺、舍利子、玻璃瓶、瓷器、經卷等佛教聖物都反映了這一時期佛教的興盛和佛教藝術的輝煌。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折

37釐米、橫24.3釐米

安徽博物院藏

 

第三單元 九華佛跡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青陽縣,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藏王菩薩道場。東晉隆安五年(401),相傳天竺僧杯度初建茅庵,為九華佛教之濫觴。

唐開元年間,新羅貴族金喬覺于此處修行傳道,信徒眾多,唐貞元十年(794年)圓寂,身坐石函中,肉身三年不腐,僧徒尊為地藏菩薩示現,建塔供奉,從此九華山聲名遠播。

 

萬曆皇帝賜九華山聖旨

401釐米、橫86.5釐米

九華山歷史文物館藏

 

第四單元 佛相萬千

佛教藝術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本身蘊含的宗教性、歷史性、民族性,在中國乃至世界藝術史上都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明清時期的徽州地區文化經濟發達,佛教題材的書畫等藝術品大量出現。制墨、印刷、徽雕等手工業迅速發展,保留的大量工藝品中不乏佛教相關文物的精品。佛教元素進入文人生活的同時,尋常百姓使用的銅鏡、瓷器等日用品也出現了大量佛教類紋飾作為裝飾題材。


「心印」鈕佛像梵文鏡

直徑8.4釐米

安徽博物院藏

 

佛光恆常-安徽佛教藝術特展

展期:2017/3/19~2017/7/2

地點:佛陀紀念館本館二樓第二展廳

電話:07-656-30334002~4003

網址:http://www.fgsbmc.org.tw

主辦:安徽博物院、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

承辦:佛光山佛陀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