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喬達摩
喬達摩>第144期

佛館十周年
—書畫藝起說


文/編輯部  圖/慧延、如輝、寂香、佛陀紀念館

「一張紙可以呈現世界的美好,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宣傳至全世界,字畫經過收藏百年千年,永存無量時間和空間的價值。」──星雲大師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認為佛教藝術可以度眾,他說:「佛教和歷代藝術有著深厚的因緣,例如大陸的敦煌、雲岡、龍門等石窟的繪畫、建築、浮雕,表現了當代的佛教文化,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我想,如果沒有這許多藝術、美學,我們的世界將會是貧乏的。」

星雲大師在弘法七十餘載當中,以「給」的精神和很多藝術家結緣,而藝術家們也認同大師長期深耕藝術文化的理念,願將他們的作品捐贈給佛光山、佛館,例如大陸的高爾泰、蒲小雨夫婦、史國良;如台灣已故擅長畫觀音的施金輝,台灣的李奇茂、梁丹丰、何文杞、洪根深、倪朝龍等等,又如台積電董事長夫人張淑芬在美術館展出畫展時,聽及大師要創建佛館,即捐出60幅畫義賣。佛陀紀念館館長暨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每年也透過「以藝術會友」,期許引進更多的展覽,為社會大眾提供觀看美展的優質場所。

第一次百位畫家畫佛館

佛陀紀念館2011年落成欣逢建國百年,創辦人星雲大師發起「建國百年‧百位畫家畫佛館」活動,並於2012年舉辦「百畫齊芳-百位畫家畫佛館特展」及出版畫冊,聞名海內外的百位藝術家因畫佛館,齊聚一堂。

百畫齊芳的作品中包含了油畫、水彩、膠彩、複合媒材、版畫等不同素材。「一張紙可以呈現世界的美好,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宣傳至全世界,字畫經過收藏百年千年,永存無量時間和空間的價值。」大師回贈感謝狀,感謝藝術家們為佛館之美留下歷史的見證;不僅為台灣留下繪畫和歷史,藝術家的精神和愛心更隨著佛館而淵遠流長。


第一個許願彩繪佛館百景的畫家

台灣碩果僅存從戰前跨到戰後的畫家之一何文杞老師,一生藝術創作語言都以繪畫及鄉土情懷為主,緣於千禧年受星雲大師禮邀參與百位畫家畫佛館之後,感佩大師當時以90高齡仍書寫一筆字不輟,便許願以彩繪佛館百景捐贈;其中含有佛館全景連作四幅。2013年何老師受館長如常法師聘為駐館藝術家,清晨及黃昏常見師母及義工的陪伴下取景作畫,2014-2015年以一年半時間完成,其堅毅精神令人欽佩之至。


第一次畫佛館全景長幅的畫家

台灣早期個人自助旅遊及旅行繪畫的實踐者莫過於梁丹丰老師,她創作「慈悲的引領」以全景長幅137.7x717cm從禮敬大廳延伸至本館,用彩筆記錄佛館2011年落成後最壯觀的場景,成為未來的歷史見證。「大師一磚一瓦從佛光山走到佛館,我也勉勵自己一張張畫下去。」梁老師受到感動,只要遭遇困難時,總會想起大師的毅力。因此透過畫作表達真情,流露出對大師的敬意。


第一次在佛館創書法長卷禪詩十首

「二○一五兩岸筆會」首次移師台灣南部,在佛館舉辦,72位來自海峽兩岸及港澳四地的知名作家、畫家、書法家、攝影家共聚一堂。「兩岸筆會不單是兩岸藝術家的交流盛事,更是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佛館館長如常法師表示,佛光山向來重視文化保存與推展,藝術家齊聚佛光山與佛館,分別從書法、繪畫、文學、攝影等四大領域集體創作,不只激盪出讓人驚豔的藝術火花,也將發揚文化之美。兩岸名家薈萃,於佛館禮敬大廳二樓現場,集體創作《三陽和諧圖》125x248cm巨幅書畫作品外;首次現場即席揮毫《佛光山禪詩十首》80米書法長卷,共同展現中華文化多元內涵。


第一個駐館創作草書長卷的藝術家

佛館駐館藝術家許文融2018年至2019年創作全新大突破,以「行願千里」為名,首創1.6公尺高、長達1公里的巨幅草書作品,並以《六祖壇經》起首,展開草書長卷,長達一公里的草書中,涵蓋了《六祖壇經》、《金剛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道德經》、《常清靜經》等六部經典,其中以《六祖壇經》歷時最久,長度最長。

在寫巨幅草書時,筆和紙必須平行,需要更高的專注力,一次必須一氣呵成不能停頓,要寫出行雲流水,從有法寫到無法。當他讀到《六祖壇經》中的「求道之人,為法忘軀,當如是乎!」時,心有所感,當下不禁痛哭,經典的字句透過書寫,也一字一句的寫進心坎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