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喬達摩
喬達摩>第51期

從鄉土關懷到慈心還願
鄉土美學大師何文杞的真善美極致表現


文/台灣美術院院士 曾長生  圖/何文杞、佛光緣美術館總部

何文杞的藝術演變,經過三十餘年的鄉土關懷,當台灣民主政治漸漸步上軌道,何文杞的畫風也有所轉變,他開始心靈之旅。從閩南、客家的文化尋根,走進本土原住民藝術的生命之源尋根。2000年,何文杞走進墾丁與東海岸,浸淫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開始有了大自然環保自覺的省思。

2011年,何文杞接受佛光山的邀請,參與「百畫齊芳─百位畫家畫佛館」。在佛光山感受莊嚴祥和的氣氛,又受到星雲大師弘法利生的精神感召。何文杞發願要繼續創作佛光山與佛陀紀念館的畫作,他要畫一百幅作品贈送給佛光山。

何文杞說:星雲大師「一諾千金」、「永不退票」,高齡90,年紀這麼大了,依然大公無私,以生命、一筆字書法弘揚佛法,遍及全球五大洲,弘法度眾慈悲願力多麼偉大!何文杞說,我在有生之年,也要透過水彩畫,讓國際看到佛陀紀念館之美!

何文杞花了一年半的時間,每星期往返屏東、佛陀紀念館,在佛館山門、庭園樹下、長廊,頭戴著大圓帽、頂著大太陽全神貫注寫生佛館之美,每一筆都充滿歡喜,爽快,具神來之筆,就是要讓大家、國際人士透過他的畫而感動,看見佛陀紀念館之美。他有感而發地說,亂世,如沒有佛光山、佛教的慈心悲願,社會會更亂!他也終於如願達成捐贈100幅佛館寫生畫作的心願!

藝術家以真善美的作品歌頌宗教真諦,在西方早有先例,諸如范艾克的〈天使報喜〉、達利的〈十字聖約翰的基督〉等不勝枚舉。誠如何文杞所言,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家、藝術家、文學家都群聚在義大利的翡冷翠,而有東方羅浮宮美名的佛教聖地佛光山、佛陀紀念館也一樣,東方文化、宗教文化就從佛光山開始。

台灣是絕對自由,福爾摩沙美麗之島,是他彩繪創作的天堂,外國人、觀光客最愛的古厝、農村,原來都詮釋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祖先的智慧,他不再汲汲營營國外的美景寫生,根留台灣,彩繪源源不絕的台灣之美,珍惜自由的寶貴,愛戀寶島台灣這塊鄉土。

如今的台灣文化,無論在逐漸演變的語詞上,或是進入自我意識的心靈旅途中,其過程均是「非現代」的現代主義,即一種新浪漫主義。其所承襲的海洋浪漫冒險精神,已被物種進化論所沾染而變色,並溶入了大自然的生存規律中,其演變的形象已非僅僅出自生物本身而已。台灣的文化認同問題,所面臨的已不只是「我是誰?」或「我處何方?」的問題,而更是「如何弘法利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