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佛陀紀念館 吳秀麗】
「因為在佛館的菩提廣場拔草、掃地,釋迦牟尼佛就在我身邊,現在每天都很快樂。」楊朝榮說他退休,原本只是從桃園南下休養一個月,但同修徐千惠無意間在佛光山旁買了房子,讓他於台北普門寺、桃園講堂結下佛緣,繼續在佛館菩提廣場圓滿。
30多年前坊間佛像極少,家中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者更寥寥可數。楊朝榮是因意外往生的6歲小女兒接引,在台北中華商場請了一尊背後刻有「貞觀元年」字跡的釋迦牟尼佛。途中,他突然腹部劇痛,臨時把佛像送到普門寺,才知道,原來桃園有人捐出桃園講堂現址,星雲大師要去開光,於是就請大師同時為這尊佛像開光,隨後再請回家供奉至今。這段因緣,雖是33年前舊事,但他說「是小女兒度了我」,並認為現在佛館菩提廣場當環保義工,也是佛菩薩的接引。
楊朝榮是受同修影響進入佛門,有一次週六陪同到普門寺參加法會,「爐香讚」才起腔,他彷彿被人重重敲了一記腦袋,「敲醒了我八識田裡的佛緣」,不但受五戒、菩薩戒,至今仍記得「我今頂戴受 禮佛求懺悔」。在普門寺當環保義工,打掃、大寮工作,只要法師交代就依教奉行。
桃園講堂成立,他更全心投入,是佛光會金剛第四分會創會會長,為此,星雲大師在北部講座,他幾乎場場必到;他感謝在佛門接受文化薰陶,尤其是人際溝通及大師教的「忍辱」法門,讓他在帶領佛光會時受益最多。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師告訴他「對眾人有利,對自己沒利益的都去做,就是修行」。在協助環保工作時,因整理老舊經本,意外讀到楞嚴經第七卷,覺得非常熟悉而且「那是我要的」,花了半年時間背誦,成為現在的日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