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佛館與杜倫大學首度合作舉辦「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展覽及國際學術研討會




【作者:佛陀紀念館】

佛陀紀念館每年引進國際性展覽,同時舉辦學術研討會,以促進國際間藝術文化交流。去年與世界前百大的英國杜倫大學簽署合作協議,雙方於今年五月將合作舉辦「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展覽和國際學術研討會,共同歡慶佛誕節。

本次展覽呈現始於2011年起對藍毗尼園區考古活動及相關項目持續完成之成果,此專案是由尼泊爾國家考古局、藍毗尼發展信託和英國杜倫大學共同組成考察團,在科什山•普拉薩德•阿查理雅和羅賓•康寧漢教授等指導下,來自尼泊爾、英國的考古學家和專家們與佛館首次合作,結合信仰、考古與學術為呈現慶祝佛誕發表論文研究,共同為遺址歷史開啟新的篇章。

「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展期自5月12日至9月30日止,在本館第二展廳,展出作品計有西元一世紀的犍陀羅佛教造像,以及孔雀王朝銀幣等,更有佛陀誕生地藍毗尼的考古成果,將讓民眾共同探索二千多年佛教歷史,同時欣賞希臘風格的犍陀羅佛像藝術之奧妙。

國際學術研討會則將於5月12日(六)至5月13日(日)在佛陀紀念館佛光樓九樓舉行,歡迎踴躍報名參加,報名截止日期4月30日,報名表格與研討會相關訊息:http://lnago.com/ADMP3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佛陀古今聖蹟大展




文/人間社記者李生鳳、佛陀紀念館

因應佛誕節到來,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與世界前百大的英國杜倫大學,將於5月12日至9月30日合辦「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展覽和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次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館藏借展的展品,介於犍陀羅西元100-499或西元100-299之間,材質以片岩為多,如:樹下誕生圖、太子沐浴圖、佛說法圖、禮拜佛陀圖、佛龕像、佛立像、佛坐像、菩薩頭像、菩薩及天人龕像、供養人像、鉢供養圖、葉形油燈、波羅王朝奉獻塔等。

另外,杜倫大學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尼泊爾藍毗尼園、迦毗羅衛城及周邊區域的首次考古發掘成果,考古學家約翰.馬歇爾的攝影典藏,以及國際著名版畫藝術家林智信首度創作的佛陀「八相成道」版畫及動畫影片,結合現代朝聖地、世界各地慶祝佛誕節等,都將在本次展覽一次呈現。

東方文化博物館/收藏中國文物精華

共同策展的英國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建於1960年,收藏超過2萬3500件來自中國大陸、埃及、韓國、日本與其他遠東和亞洲地區的文物。建館目的為收藏日益增多的東方研究學院所使用的東方文物,並做為教學與研究的資源。博物館、圖書館與檔案館委員會(MLA)認定中國大陸與埃及收藏品的地位「無論在國內或國際上都舉足輕重」。多件中國藏品不遜大英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收藏。

東方文化博物館館長克雷格.巴克萊(Craig Barclay)博士歷任在亞伯丁大學博物館、英國皇家鑄幣廠(the Royal Mint)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約克博物館工作,2005年擔任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館長,而這個以中國藏品為主打的博物館,可說是他個人的最愛。

佛陀紀念館/現代佛教朝聖地

這次展覽除了佛陀的故鄉,也介紹現代的佛教朝聖地 ─ 佛陀紀念館。

只要有佛法流傳的地方,就有聖地。1998年,星雲大師至印度菩提伽耶傳授國際三壇大戒,當時西藏喇嘛貢噶多傑仁波切(Kunga Dorje Rinpoche),感念佛光山是弘揚人間佛教的正派道場,遂表達贈送護藏近30年的佛牙舍利心願,盼能在台灣建館供奉,讓正法永存,舍利重光,因而催生佛館。

佛陀紀念館就像人生的加油站,是心靈的百貨公司,是去除煩惱的清涼地,除了舉辦大型展覽、學術研討會,及深具指標性、國際性的大型活動,更設有繞塔、抄經、茶禪、心的旅程等課程,讓來館的人找到生命重新出發的力量!

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表示,今年佛館與杜倫大學共同策展「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結合犍陀羅佛教藝術、考古學家約翰.馬歇爾的攝影作品典藏及考古專家們發掘現場的紀錄圖片,為佛陀誕生地提供具體的考古實證,也讓佛經中的記載顯示在大眾眼前,同時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以表世人。

為讓大家有系統的了解漢傳佛教藝術,佛館自2012年至2016年系列展出東方青州造像、西方絲路佛教藝術、南方南朝佛教藝術、北方明清水陸畫、明清故宮佛教藝術展等。今年2018年特別展出「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帶領大家一探中土佛教藝術起源的印度佛教藝術,並深入探究文物保護的意義,且特別以供奉佛牙舍利而建的佛陀紀念館為展覽場域,更是深具教育文化意涵。



●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展覽

開幕時間:5月12日上午10時30分 本館大堂

展覽日期:5月12日至9月30日

地點:佛陀紀念館本館第二展覽廳

●「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國際學術研討會

日期:5月12、13日

開幕:12日下午2時 閉幕:13日中午12時

地點: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佛光樓9樓 國際會議中心







慶佛誕 佛館與杜倫大學聯展「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




【人間社記者 宋滌姬 大樹報導】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將在5月12日到22日,舉行一系列佛誕節慶祝活動。佛館館長如常法師表示,經過九個月規劃,佛館首度與英國杜倫大學聯合策展「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內容包含國際學術研討會、佛教藝術展、考古研究成果展等一系列活動,為佛陀誕生地「藍毗尼園」提供具體科學的考古實證。

國際學術研討會將在5月12日、13日舉辦,透過杜倫大學康寧漢教授等人的考古遺址的發掘,以及來自英國、日本、巴基斯坦等多位國際學者的論文發表,首次完整性的證實位於現今尼泊爾「藍毗尼園」為佛陀出生地,是重要的佛教聖地。

在佛教藝術展方面,佛館從杜倫大學借了三十二件,距今二千多年的犍陀羅古文物,展出佛陀出生、出家、降魔、建立佛塔等重要藝術作品。還有考古學家馬歇爾的攝影典藏,及考古專家們發掘現場的紀錄圖片等,都是非常珍貴的佛教史料,展期至9月30日止。

佛館鎮館之寶佛陀真身舍利,一年一度將迎請下來,供眾近距離瞻仰禮拜。經典中只記錄了二龍吐水,但中國認為「九龍至尊」,改成了九龍吐水。佛館首次設立九龍吐水的浴佛車,供大眾歡喜浴佛。逢母親節假期,親子一起參與浴佛法會,共同接受佛陀的祝福。

佛誕節期間,將舉辦「歌頌偉大佛陀音樂會」、「佛光好音聲」歌唱觀摩賽、「慶祝佛誕攝影比賽」等,還有「佛光大佛分香我家」迎請典禮,讓大眾都能與佛同在,感受佛陀的光明與智慧。此外,在佛誕節,佛館所有餐廳都提供佛誕餐。什麼是佛誕餐,有什麼特別,口味如何呢?請大家親自來品嘗,一定能吃出歡喜的味道。

一系列活動,慶祝佛陀誕生的歡喜,從藍毗尼園,傳到中國、傳到佛館,傳到世界各地。有眼睛看的藝術展覽、耳朵聽的音樂會、鼻子聞的、口裡吃的佛誕餐,增長智慧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感動心靈的禮拜瞻仰佛陀舍利、親子同樂的浴佛法會等,從眼、耳、鼻、舌、身、意,全方位迎接佛陀聖誕,讓大眾共沐光輝的佛光中。

圖說: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典藏佛教文物,將於五月份在佛館展出。 圖/杜倫大學提供

「與佛同行 發現佛陀的故鄉」 學術研討會直播說明

「與佛同行 發現佛陀的故鄉」 學術研討會直播時間:2018年5月12日下午2-5點,5/13上午9-12點

安裝說明如下:IOS(蘋果手機)系統,到Apple store 下載     Android (安卓手機)到google play 下載。

1.打開Play商店搜尋「台灣好直播電視」

2.點擊安裝  

3.開始安裝  

4.點擊APP會先看到整體活動文宣  

5.點擊與佛同行頻道,即可立即觀賞「線上直播」 




「與佛同行 發現佛陀的故鄉」 學術研討會直播


「與佛同行 發現佛陀的故鄉」 學術研討會直播
直播時間:2018年5月12日下午2-5點    5月13日上午9-12點
下載台灣好電視直播APP,鎖定直播訊息  https://goo.gl/5LBPu8
【研討會發表學者 】
1.羅賓‧康寧翰教授/英國杜倫大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席
2.科什山‧普拉薩德‧阿查理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本信託基金項目考古調查聯合主任、尼泊爾國家考古局前局長
3.默帝耶法師/尼泊爾藍毗尼發展信託副主席
4.拉姆‧巴哈杜爾‧孔瓦爾/尼泊爾國家考古局考古處處長
5.克雷格‧巴克萊/英國杜倫大學博物館總館長
6.穆罕默德•阿什拉夫•汗/巴基斯坦伊斯蘭堡阿塔姆大學亞洲文明研究所前所長
7.覺瑋法師/南天大學講師
8.西村幸夫教授/日本神戶設計大學


與佛同行展出林智信最新「八相成道」版畫




【作者:佛陀紀念館】

國際版畫大師暨佛陀紀念館駐館藝術家林智信2018年傾心之版畫大作「八相成道」,將於5月12日在佛館舉行的「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開幕展當日正式與大眾相見。

 「八相成道」是佛教藝術中常見的題材之一,是指佛陀的八種示相,分類及說法不一,通常係指:降兜率相、託胎相、降生相、出家相、降魔相、成道相、說法相、涅槃相。2017年,佛館駐館藝術家林智信駐館半年後,應邀以木刻版畫創作「八相成道」圖有:入胎、出胎、出家、苦行、降魔成道、初轉法輪、入世說法、涅槃。

佛陀明確告訴大家,人人都能成佛,認識八相成道,不只是認識佛陀的一生,進而直下承認「我是佛」!「八相成道」版畫刀法遒勁有力,色彩明朗,畫面構圖富於變化,人物形象自然生動,除了平面靜態展之外,並以動畫方式呈現,活潑生動的帶領觀賞者回歸佛陀時代,與佛同行。

 圖說:駐館藝術家林智信版畫作品─「踰城出家」。林智信提供

慶佛誕認識佛陀 集印、版畫、講座 任你體驗




【作者:佛陀紀念館 教育推廣處】

為迎接佛誕節的到來,佛館教育推廣處特別規劃「佛誕節集印學習單」、佛誕印記版畫體驗以及三場專題講座,民眾可在輕鬆的集印過程中認識佛陀的一生,也可以透過版畫藝術體驗乃至專業的藝術的講座中,對佛教犍陀羅藝術有所認識。

凡是來館遊客、校外教學、親子家庭,可至禮敬大廳、本館一樓服務台領取學習單,即可進行一場跨越千年的神秘探索之旅,旅程中將穿梭在二千六百年前的古印度,有許多驚喜及考驗需要智慧與勇氣一起來克服,體驗跨越時空,融合文化藝術和歷史教育之探索,達成任務時,回到禮敬大廳或本館一樓服務台兌換,即可收到一份神秘禮物哦!

另,「佛誕印記」版畫體驗,內容有八相成道版畫介紹、佛館藏書票理念介紹、藏書票印製體驗,活動從5月13日、6月24日、8月12日,逢周日,時間13:30-16:30,地點:一教塔,人數限50人,年齡:12 歲以上,本活動完全免費體驗,即日起即可電話報名,額滿為止。

此外,「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專題講座,從6月30日(六)、7月28日(六)、8月26日(日),時間14:00-15:30,地點:五觀堂,分別邀請佛光大學佛教學系助理教授覺冠法師、臺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林保堯教授、新加坡大學客座教授古正美教授,就佛經傳譯的千年之路、古代犍陀羅美術、犍陀羅佛教造像的性質與內容講說。歡迎報名,洽詢電話07-6563033分機4045。




「與佛同行」學術研討會 開啟佛教歷史新篇章






【作者:佛陀紀念館】

佛陀紀念館今年盛大舉辦佛誕節慶祝活動,備受矚目的即是首次與英國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聯合策展「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展覽暨國際學術研討會,有來自英國、美國、日本、巴基斯坦、尼泊爾、澳洲、臺灣等考古學者專家,將於5月12日至13日齊聚佛光樓進行兩天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此次研討會結合信仰、考古與學術,證明佛陀的一生不是神奇的傳說。

本次學術研討論文含蓋的學者:有從事多年考古研究英國杜倫大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席羅賓‧康寧翰教授,此次發表的論文為「佛陀年少時成長之地——迦毗羅衛古城的新發現」。另,現任尼泊爾藍毗尼發展信託副主席默帝耶法師,與佛陀同樣出生於藍毗尼園,投入二十多年保護藍毗尼赤頸鶴的棲息地,論文主題:佛陀誕生地的管理:藍毗尼園。

此外,還有尼泊爾國家考古局前局長科什山‧普拉薩德‧阿查理雅、尼泊爾國家考古局考古處處長拉姆‧巴哈杜爾‧孔瓦爾、英國杜倫大學博物館總館長克雷格‧巴克萊、巴基斯坦伊斯蘭堡阿塔姆大學亞洲文明研究所前所長穆罕默德•阿什拉夫•汗、以及南天大學講師覺瑋法師、日本神戶設計大學西村幸夫教授,藉由宗教人士、學者專家多年考古研究,引領大眾探尋佛陀的故鄉,並共同為佛教遺址歷史開啟新的篇章。

佛陀的誕生地藍毗尼園是世界各地佛教徒的朝聖地,於1997 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以表彰其普世性價值,因為它是釋迦牟尼佛出生的地方。佛教文學則將藍毗尼描述為一個天然的天堂:Pradimokshavana 或「解脫林」。近四年來,尼泊爾國家考古局、藍毗尼發展信託、杜倫大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席、斯特靈大學和拉籌伯大學著手進行新一期「佛陀誕生地藍毗尼的保存與管理加強計畫」。

此次研討會將透過網路直播與全球網友一起探討、發現佛陀的故鄉。 歡 迎 下 載 「 台 灣 好 」 電 視 直 播 APP ,屆時請鎖定直播訊息 https://goo.gl/5LBPu8




佛教考古研究 引發國際關注




【人間社記者 羅智華 大樹報導】

佛陀出生年代與地點向來眾說紛紜,為找出答案,知名學府英國杜倫大學與多國學者組成團隊,前往尼泊爾展開長期研究,終於確認佛陀誕生時間、地點,研究一發表除引起國際關注,成果更匯集成「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展覽暨學術研討會,將於5月12日至13日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登場。館長如常法師表示,這不僅是全球首見的珍貴佛教考古文物展,更是為佛教研究寫歷史、開新河。

佛教史上,對佛陀出生於何年何月?答案一直莫衷一是,光出生時間就有五十多種說法。為此,杜倫大學特別組成跨國團隊深入研究,歷經七年考古歷程與科學儀器探測,終於證實佛陀是在兩千六百年前誕生於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尼泊爾藍毗尼園,並為長年來各界對於佛陀究竟是人?還是神的疑問找到答案。

這項突破性研究不只受聯合國重視,各地博物館更希望能與團隊合作展出,歷經層層審核、考察,最後由佛陀紀念館脫穎而出,成為台灣唯一與杜倫大學簽署合作協議的單位,同時也是首次展出這些考古文物的民間博物館。

說起籌畫經過,參與策展的如常法師笑著說,光要通過杜倫大學審核就十分不容易,對方不只花了兩年時間考察佛館,展前討論更花了八個月之久,由此可見他們對合作單位之謹慎。

他談到,此次展覽共展出犍陀羅佛像藝術與孔雀王朝銀幣等三十二件珍貴展品,不僅前所未見,更是首次將佛陀誕生地遺址文物完整搬來佛館展出,同時還有來自尼泊爾、巴基斯坦、英國、日本等多國學者參與學術研討會、進行論文發表,攜手推動佛教學術研究深耕,不只深具意義,對當初因佛牙舍利而創立的佛館而言,亦是佛館邁向國際化、學術化的一大里程碑。

星雲大師曾說過,「佛教不是信仰,而是一種生活」。如常法師表示,佛像藝術之所以迷人,正是因為透過這些佛教文物,我們除能看到佛像背後的故事,更可藉此看見佛教千百年來的文化脈絡與發展軌跡,猶如走入時光隧道般,歡迎大眾共襄盛舉,欣賞這難得一見的佛教瑰寶展覽。




杜倫大學策展人Rachel Barclay 與佛同行專訪




【人間社記者 林佑珊 高雄大樹報導】

佛陀紀念館「與佛同行─發現佛陀的故鄉」展覽5月12日隆重登場,本次展覽與英國杜倫大學東方博物館合作策展。日前專訪此次策展人之一Rachel Barclay,提及合作展覽契機,一切從如常法師與杜倫大學聯繫為佛陀出生地藍毗尼研究策展的意願開始。

Rachel Barclay表示,經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席Robin Coningham教授與工作團隊、東方博物館館方討論可行後,此次合作策展就此拍板定案,最大推手應歸功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為確認展覽設計方向,去年十二月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即邀請東方博物館館長Dr. Craig Barclay與同為策展人的夫人Rachel Barclay、杜倫大學榮譽研究員Dr. Jennifer Tremblay,到台灣佛館實際勘察展廳空間與動線規劃。Rachel Barclay表示,該趟場勘之行對於後來展覽設計、整合構想大有助益。

運用展廳裡的展櫃,引領遊客沿路認識佛陀的一生、佛教的傳播、早期佛教藝術,再移至朝聖路徑與考古新發現,最後是現代佛陀紀念館與世界各地的動態。展覽以空間為主軸規劃,試圖將文物、館藏與空間融合。其中最令策展人Rachel Barclay高興的是,能在展覽中分享考古團隊在藍毗尼的新發現。

考古團隊透過寺廟的發展來追溯遺址歷史,回到寺廟最早時期,而最早遺跡即為過去是原始寺院中心的樹木。由此推算出它的年代,以及所有尚未為人所知的佛陀歷史,提供關於佛陀一生真實且精確的資訊。

接著,Rachel Barclay談及與亞洲各博物館的合作,除了合作密切的北京故宮博物院、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外,如越南國立美術館、馬來西亞大學附設美術館等,在東南亞也開始拓展合作關係。藉此與亞洲的博物館交流分享,學習亞洲藝術呈現方式,並期待與其他國家博物館合作。

來到佛陀紀念館對什麼最印象深刻? Rachel Barclay表示,十分喜愛佛館整體建築空間暢行無阻的設計。若要選擇一項最印象深刻之處,就是「人」。佛館服務人員包含所有法師、義工,都親切友善地招呼接待,彷彿自己也是團隊中一份子。

因為「人」,讓佛陀紀念館相較於其他博物館更為特別。Rachel Barclay指出,致力於向更多人分享知識和美好事物,以及舉辦優質展覽,為兩館的共通點,期待未來繼續合作。

圖說:策展人之一Rachel Barclay為佛館法師及職員導覽。如輝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