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件介紹

樹下誕生圖

犍陀羅 西元100-499 片岩 高14公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說明:

此圖為悉達多太子誕生的情景。摩耶夫人居中而立,右手攀無憂樹枝,身旁為其胞妹摩訶波闍波提,身軀已佚。太子自摩耶夫人右脇降生,帶頭光;梵天與帝釋天侍立於側,為新生的太子灌沐。

太子沐浴圖

犍陀羅 西元100-299 片岩 高15公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說明:

悉達多太子立於座上,左右各有一侍者,座下刻有形似人物的立像。太子袒身,形體健碩,胸膛和雙腿結實。此圖或許曾被闡述為佛陀最初的七步,但類似的文物顯示應為太子沐浴圖。

降魔成道圖

西元1000-1099 砂岩 高9.3公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說明:

主尊釋迦牟尼佛坐於臺坐上,右手下垂觸至臺座,施降魔印。佛身後線刻菩提伽耶大菩提寺,表徵佛陀成道處,推測此圖應出自該寺。佛身旁刻有人像,全圖應表現佛傳故事,描述佛陀一生的事蹟。圖右下方為佛陀誕生圖。

佛說法圖

犍陀羅 西元100-299 片岩 高15.6公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說明:

佛帶頭光,坐於菩提樹下臺座上。手施無畏印,象徵施一切眾生安樂無畏。佛左右兩側各侍立人像,皆帶頭光。此場景並不常見,且眾說紛云,推論應為佛在鹿野苑為弟子初轉法輪。

禮拜佛陀圖

犍陀羅 西元100-299 片岩 高15.5公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說明:

此塔基表現兩個場景,左側為禮拜佛塔圖,中央佛塔帶有花蔓,塔兩側為禮拜者立像;右側中央坐佛雙手施禪定印,兩側各有三名弟子。此作品採用一圖二景的方式,展現當時的佛教美術以象徵性代表佛陀,後以人的形象表現佛陀之轉變。

佛龕像

犍陀羅 西元100-499 片岩 高11.1公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說明:

佛坐於圓拱形龕內,左手握住右手,神情安詳靜謐。帶頭光,身著袈裟,衣紋順暢。此龕形亦稱支提窟圓拱門,與南亞最早期的佛教建築關係密切。

佛立像

犍陀羅 西元100-299 片岩 高28.2公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說明:

佛帶頭光,五官輪廓清晰,神韻平靜安詳。左手平舉,推測原作無畏印,象徵保護、和平、仁愛與遠離怖畏之意。左手已佚,原應位於左肩上方及破損頭光之處。厚重衣紋流利順暢,深受希臘造像藝術所影響。

佛坐像

犍陀羅 西元100-499 片岩 高29.7公分 寬17公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說明:

中央主尊佛陀右手施無畏印,坐於臺座上。佛兩側為供養人像,左右各有四尊,皆頭飾高髮髻,身穿犍陀羅佛教雕像常見的衣著,誠心供養佛陀。外緣飾以葉子紋樣。

佛坐像

犍陀羅 西元100-499 片岩 高33.1公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說明:

犍陀羅佛塔的塔身立面大多鐫刻佛傳故事,描繪佛陀一生的事蹟。立面由佛塔兩側為起點,呈鼓狀,分層排列。由於佛塔作圓鼓狀,呈弧形,曲線長度呈現整體故事的結構。 此圖原屬於塔身立面,共有兩個場景,間以希臘科林斯式列柱分隔,表現佛陀與禮拜者的場景。

菩薩坐像

犍陀羅 西元100-199 砂岩/石灰岩 高23.5公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說明:

菩薩趺坐於臺座上,僧衣垂覆座前,座兩端各雕一獅。戴耳鐺,身佩項圈、瓔珞,裝飾華麗。身後帶有頭光,已殘損,右肩後方仍可見尚存的蓮花圖紋。右手已失,原應施無畏印,左手持水瓶。

菩薩及天人龕像

犍陀羅 西元100-499 片岩 高6.7公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說明:

柱頭頂端飾有象徵支提窟的尖拱形龕,以波斯列柱分隔,共有六個場景,展現犍陀羅藝術廣泛且多樣性的影響力。龕內各塑造像不一,圖最左側為力士像,是希臘神話可托舉蒼穹的神祇。其次為一座佛塔,第三和第四景亦為力士像;第五景應為菩薩或者為禮拜者像。圖最右側為羅馬神話中的丘比特。此綜合性造像體現了犍陀羅造像,在亞洲至南亞東西貿易樞紐所扮演的要角。

一佛一弟子及供養人像

犍陀羅 西元100-499 片岩 高12.5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說明:

佛趺坐於方形臺座上,左手置於右手下方,雙手掌心朝上,施禪定印。身後帶頭光,頭光右側已破損。佛旁有一立像,身穿袈裟,作剃髮僧人樣貌,得知為佛的弟子。弟子身側為一供養人像,纏頭巾,上綴流蘇,手捧供物。最右側龕內有一座柯林斯列柱。

供養人像

犍陀羅 西元100-499 片岩 高:22.7公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說明:

畫面僅存一供養人像,由身旁所遺留的大型跣足,得知原應有一尊佛立像,現已佚失。現存的果實或莓果雕塑殘件,以及鋸齒形的裝飾紋樣,推斷原作品的其他建築元素。

波羅王朝奉獻塔

印度 犍陀羅 西元1000-1099(波羅王朝) 片岩 高17-21公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說明:

西元十一世紀作品。此組奉獻塔共3件,塔剎已佚失,剎身原有多重相輪,上接剎頂,象徵佛陀的淨土。每座奉獻塔塔基正面皆設一龕,龕內均有坐佛,鼓狀嵌板裝飾風格清晰可見。其中兩座塔基四面皆有坐佛,代表北、南、東、西等四方。佛塔原刻有銘文,現已漫漶不清,無法辨識。微型奉獻塔大多為信徒造訪知名佛塔之際,供養造像塔以獲得功德。

葉形油燈

犍陀羅 西元100-499 片岩 高2.2-5.3公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說明:

點燈是傳統的三大佛前供養之一,燈明表徵佛陀的智慧和覺悟。燈具一組,共兩件,分別具有簡單與精緻的風格,原應屬於寺院或殿堂的佛前供物。器形皆作葉形,或許聯想到佛陀成道的菩提樹。其中一件燈具表面作蓮蓬狀,鏤空三洞口,洞周緣飾渦卷紋象徵蓮花。

花環童子浮雕

犍陀羅 西元100-499 片岩 高:10.1公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說明:

丘比特,亦稱厄洛斯,是希臘及羅馬神話中代表愛與欲望的神。羅馬晚期的美術藝術常見複數丘比特的紋樣。此犍陀羅作品展現此影響力,結合樹葉作成的花環,是另一種常見的羅馬藝術圖紋。

夜叉像

犍陀羅 西元100-499 片岩 高38.3公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說明:

夜叉舉手攀握樹枝,周緣作編織珠紋。夜叉意指半人半神的神話人物,常見於印度教、耆那教與佛教藝術。此作顯示由夜叉形成的列柱殘件。

波斯式石柱

犍陀羅 西元100-499 片岩 高35.9公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說明:

犍陀羅佛教藝術不僅受到希臘羅馬藝術和建築的影響,亦具有波斯藝術的風格。此石柱飾有蓮瓣柱頭,充分展現出波斯建築的元素。

布哈馬拉佛寺遺址法輪

約翰馬歇爾爵士照片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編號1317
說明:

黑白照,位於巴基斯坦塔克西拉古城。佛塔東側地磚刻有法輪圖案。法輪設有中心輪轂,外接八個輪輻,輪外緣以凸起磚塊為界。
主塔殘高10公尺,立於「亞」字形臺座上,塔東面是方形院區。部分方形磚塊飾有圖紋,如「卍」字、蓮花、十字斧或是雙斧等。

法王塔遺址

約翰馬歇爾爵士照片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編號1379
說明:

黑白照,北方方向拍攝,位於巴基斯坦塔克西拉古城。
由阿育王所建,後經歷多次修建。現存法王塔殘高約13.72公尺,直徑35公尺。主塔外原有西元前一世紀小佛塔環繞,後由雕有圖像的小房子所取代。該建築群損毀於西元五世紀末葉。

奉獻塔

約翰馬歇爾爵士照片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編號1539
說明:

黑白照,位於巴基斯坦塔克西拉古城堯里安佛寺遺址D區4號奉獻塔。
塔基殘存灰泥塑像與紋樣,第一及第三層應為動物與托塔力士像。第二及第四層塑有佛及菩薩龕像,分別坐於圓拱形或矩形龕內;僅存的龕外刻有身著長袍的脇侍坐像及立像,間以立柱相隔。塔身及塔剎已嚴重損毀,仍可顯見與塔基相似的紋飾。該遺址人類居住期間約在西元二至五世紀之間。

泥塑寶珠舍利塔

約翰馬歇爾爵士照片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編號1553
說明:

黑白照,位於塔克西拉古城堯里安佛寺遺址A區11號 泥塑寶珠舍利塔,形如七層寶塔。
舍利塔由塔基、塔身、塔剎所組成,塔剎為七層相輪塔身,原安奉在該遺址A區11號舍利室內。約翰.馬
歇爾爵士描述此稀世珍寶,高3英呎8英吋,由硬質的灰泥製成,表面呈朱紅及藍色,塔身鑲嵌紅寶石、瑪
瑙、紅玉、青金石、瑪瑙、紫水晶和水晶等寶石,排列有序,樣式簡約。該遺址僧院區約在西元二至五世
紀為人類所居住。

佛龕像

犍陀羅 西元100-499 片岩 高45.3公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說明:

攜帶式禮拜用佛龕。主尊佛陀坐於蓮座上,座下以大象承托。龕內佛上方有一鉢,龕作殿堂式,上塑一佛塔。基座作花環童子像。柱頂飾有科林斯列柱、狹窄的波斯柱、拱門及齒狀門楣等佛教敘事圖紋,蘊著濃厚的古典元素。

菩薩頭像

犍陀羅 西元100-299 片岩 高20公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說明:

菩薩意指覺有情之修行者,為教化眾生而捨下涅槃彼岸,可謂慈悲的化身。此菩薩雕工精緻圓熟,原應供奉在主殿的尊像。髮飾華麗,反映出當時犍陀羅地區貴族服飾的風尚。此作是杜倫大學東方博物館典藏品之一。

鉢供養圖

犍陀羅 西元100-499 片岩 高15.3公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說明:

原佛像或菩薩像已佚,僅存基座上方的小腿及足部。基座正面方形臺座置有一鉢,鉢右側立有一人,左側站立二人,皆作僧人形像。鉢上方垂覆華蓋。原大型佛立像已損毀,殘留的基座結合以鉢象徵佛陀到有佛形像之典型代表作品。

佛坐像

約翰馬歇爾爵士照片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編號1593
說明:

黑白照,位於巴基斯坦塔克西拉古城堯里安佛寺遺址入口處左側佛龕像,或為E區1號佛堂佛坐像。
佛身著長袍,波浪形螺髮,頭頂肉髻,眉間有白毫,長耳垂肩。主尊佛左右各有小尊佛立像,皆帶頭光,
立於牆面上。龕後方有二侍者像,一弟子手執拂子,另一人像應為帝釋天。龕內原呈黑、朱紅與金葉紋,
已確認曾是佛陀的精舍或香室。堯里安佛寺遺址約在西元二至五世紀即有人類居住。

供養人塑像

約翰馬歇爾爵士照片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編號1594
說明:

黑白照,位於巴基斯坦塔克西拉古城堯里安佛寺遺址,僧院區與塔院區的廊道間左側佛龕內。
供養人像以灰泥為材質,五官清晰,頭髮蜷曲。身著短衣,衣襬褶紋流暢自然,衣緣與肩部飾以紋樣。手
捧鉢,內有泥塑花和供物,鉢外緣飾波浪紋。像左側另塑一人像,雖已殘缺,仍可見腰帶及臂釧紋樣。

佛塔坐像

約翰馬歇爾爵士照片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編號1706
說明:

黑白照,位於巴基斯坦塔克西拉古城莫拉莫拉杜佛寺遺址佛塔南面。佛塔南側牆面及石柱塑有數尊佛及菩薩像,灰泥質。
塔基側壁及壁柱飾有佛及菩薩像,頭部皆已佚失。主尊佛身著偏袒右肩袈裟,衣紋流暢,結跏趺坐於臺座上。佛左側為一菩薩,坐於蓮座上。胸飾項圈、長瓔珞,帔帛繞肩垂於腰部,身後帶圓形大頭光。菩薩右側壁柱有兩尊佛坐像,上方佛像坐於蓮座上。

雙頭鷹佛塔

約翰馬歇爾爵士照片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編號1771
說明:

黑白照,位於塔克西拉古城西爾卡普遺址,已受保護計畫的街區F。一號佛塔,亦稱雙頭鷹佛塔。
基壇正面設有拱門形龕,左右各有三龕,分別以壁柱相隔,石雕壁龕兼融印度及希臘的建築風格。圖右側第二龕,雙頭鷹立在門楣上。約翰.馬歇爾爵士描述,「原塗上一層細灰泥,陸續加上多層外漆。首次挖掘時,顯露出紅色、深紅色和黃色等色調痕跡。」

沉默之神銅像

約翰馬歇爾爵士照片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編號1889
說明:

黑白照,塔克西拉古城西爾卡普遺址出土。埃及沉默之神哈爾波克拉特斯銅像。
塔克西拉古城西爾卡普市E區1號房地下出土。原為金、銀製納入藏物的一部分,約翰.馬歇爾爵士推測應被埋藏在西元六〇年。沉默之神源自古埃及神靈荷露斯,呈現孩童樣貌;托勒密.亞歷山大被認定為沉默、神秘及機密之神,馬歇爾爵士認為,「極可能來自亞歷山大大帝」。

卡拉旺塔遺址

約翰馬歇爾爵士照片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編號1623
說明:

黑白照,位於巴基斯坦塔克西拉古城,F區卡拉旺塔遺址庭院整頓後的南、西側視野。
建築群最東端的三座毗訶羅(vihara)僧院群F區,包括一座方形中庭,三邊為成列的單人僧房,圖中可見每間僧房的入口。約翰.馬歇爾爵士推論,約在西元一至五世紀之間,僧院群可容納一百五十位僧人居住。

印度菩提伽耶 大菩提寺

約翰馬歇爾爵士照片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編號3125
說明:

西元五至六世紀笈多王朝的早期寺院。中央大塔,高55公尺。亞歷山大.康寧漢爵士確認了至今仍受尊崇的孔雀王朝金剛寶座,亦稱鑽石寶座。該寺在西元一世紀印度巽伽王朝四周設有欄楯。

印度那爛陀寺遺址

約翰馬歇爾爵士照片集 杜倫大學東方文化博物館藏 編號3308
說明:

那爛陀寺始於西元五世紀,該寺獲得笈多王朝皇家贊助,發展成為三座主要寺院,十座方形僧院。西元七世紀,中國玄奘大師曾就讀那爛陀寺,當時的國際佛教研究中心,可容八千五百名學僧及一千五百一〇名教授聚此授課。西元八至十二世紀之間,受波羅王朝鼎力支持,成為大乘佛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