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輯部整理 圖/佛陀紀念館
服飾之美哪裡看?一般人印象不外乎從古裝電視劇,看各朝各代的衣飾華麗,講究繡工、佩飾,琳瑯滿目,有時為之眼花撩亂,有時席捲成迷蔚為風潮。
中國的服飾文化,從上古時代發出了黎明曙光,經過征戰與繁榮交替的歷史洗禮,承繼一貫的傳統軌跡,一路發展至今,所蘊藏的優美內涵,在現代服裝設計師兼容改革與創新的詮釋下,除了展露兼容並蓄的特質,更散發出文化與時代交融的光彩。服飾,在各朝各代從皇帝以降乃至平民百姓,都與日常生活、官宦仕途息息相關,但款式形樣也隨朝代不同或多或少的異變。
圖說: 瑤族服飾-瑤族傳統服飾種類豐富,因地而異。男子多穿對襟或大襟上衣,有的穿長衫;著藍、黑色長及腳麵或及膝長褲;束腰帶。女子多穿圓領或立領對襟上衣,有的穿長衫;著長褲或裙,也有的地方穿短褲;衣服的襟邊、領口、胸前、袖口、褲腳、裙邊等處繡有各式彩色花紋圖案。束繡花圍腰,扎長腰帶,有的包頭帕,裹綁腿。
漢服,包含中國朝代服飾以及相對於中國少數民族服飾的漢人服飾皆可屬之。日本的和服、朝鮮半島的韓服等,其實都受到中國王朝服飾及漢人服飾之影響。
大陸近幾年也在瘋漢服,穿著古朝服飾遊走於街頭,體驗古代人的氛圍。甚至陝西西安大唐不夜城,有一舞蹈員專門身著唐服搖曳著不倒翁底座瞬間吸引觀賞群眾。可見,服飾之美加上精彩表演足以聚光,讓現在年輕人為之傾注。
圖說: 維吾爾族服飾-維吾爾族男子穿立領套頭繡花衫,外套無領寬袖右衽長袍,稱作「袷袢」;著長褲,腰束長方巾。男女老少都喜戴繡綴各種圖案裝飾的小花帽。
唐朝,因政治穩定及經濟發達,又因中西交流頻繁,絲綢之路的暢通,促使紡織技術及服飾款式圖案都出現嶄新局面,冠服華美妝飾繽紛,服飾的生產也是百家齊放。唐朝流行大髻寬衣,中唐以後,審美觀念強,服飾越來越寬鬆。袒胸大袖衫,貴族婦女頭梳高髻,臂戴金條脫,身穿對襟衫,廣袖垂地,極度綺麗。古裝戲中要數《武媚娘傳奇》戲服之考究艷麗無可比擬。
宋代服飾之美見諸於《清平樂》;《大明風華》展明代服飾之美。清代服飾在眾多清宮戲中均見諸一斑,清代服飾繡品,精緻絕倫,具獨特工匠藝術,滿服在晚清時期也進而滿漢交融,相互吸納,並存了二百多年。
圖說: 蒙古族服飾-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和新疆、青海、甘肅、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省區。蒙古族男女皆穿高領右衽長袍,繫長彩綢腰帶,著長統皮靴,冬季帶圓錐形帽子,也有的用綢布纏頭。男子腰間佩戴刀子、火鐮、鼻煙盒等飾物;女子喜用瑪瑙、珊瑚、碧玉等裝飾髮辮並佩戴各種頭飾、耳環、項鍊、手鐲及戒指等飾品。
至於中國少數民族服飾,經過歷史文化的沉澱,56個少數民族都擁有其特殊服飾文化,2012年在佛陀紀念館展出過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少數民族服裝展》,就齊聚了56個少數民族110套即將失傳的傳統服裝及飾品、染繡織品,展覽中也挑選了12套台灣原住民服飾共同展出,同時端出三個展覽特色:一為多彩的民族服飾,豐富的文化內涵。二為獨特精湛的民族服飾工藝。三為琳瑯滿目的佩飾。綜觀少數民族傳統服飾,「織、染、繡、嵌」一針一線的美麗,極具特色的工藝盡現其中,呈現人類對服飾孕育幾千年的歷史足跡。因此,若沒有專研服飾歷史之學者,一般人都難窺其奧。
圖說: 苗族服飾-苗族服飾種類繁多,區域特徵明顯,工藝尤為精湛。分有常裝、盛裝。常裝呈於簡樸,盛裝頗為華貴。女子服飾多姿多彩,大多穿鑲繡、織補大襟或對襟上衣,著寬腿褲,衣襟、袖口、褲腳等處繡花鑲邊。穿長或短款繡花、蠟染百褶裙或筒裙,繫繡花圍腰或圍裙,綁裹腿。婦女頭飾講究,髮髻梳綰式樣複雜,喜戴各種銀質飾物,盛裝銀飾重達10多公斤。
身處台灣,我們可以看見的台灣原住民服飾,也是看得到染織工藝的保存,振興原住民傳統服飾工藝的發展,成為部落技藝傳承的使命。民眾在佛館本館第一、二展廳匠心具足展覽也可見其傳承的蹤影。
《霓裳之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少數民族服裝》圖錄哪裡購:
請洽佛陀紀念館四給塔、本館流通處,07-6563033轉4140、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