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喬達摩
喬達摩>第134期

危機意識

文/《佛法真義》星雲大師   圖/佛光緣美術館總部

《八大人覺經》說:「世間無常,國土危脆。」人生在世,隨時都有不可預知的危機出現;天災人禍,生老病死,也時時都在威脅著我們,因此人要有「危機意識」,才能安然生存於天地之間。

人之一生,稱心如意也好,消極失志也罷,不管怎麼活,都不能沒有危機意識;沒有危機感的人,不懂得「防患於未然」,一旦苦難來臨時,很容易就被打倒。所以人要有「居安思危」的危機意識,尤其要懂得「有備無患」,要培養處理危機的能力。

我們看到坊間有很多的標語,其實都在喚起我們的危機意識,例如:「馬路如虎口」、「拒抽二手菸」、「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甚至還有一些俏皮詼諧一點的,如:「請小心駕駛,附近沒有醫院」、「天堂不遠,超速就到」、「此河段長年招生,錄取率高,請遠離」、「酒駕前或超速前,請將銀行帳戶密碼告訴家人」等等,可見危機意識是現代人必須要培養的一種好習慣。

佛教尤其是一個充滿「危機意識」的宗教。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當他還是太子時,遊歷四城門,看見人間生老病死,驚覺世間無常迅速;可是眾生卻貪戀不覺,因此升起危機意識,開始尋找真正的解脫之道,並於成道後遊行於恆河二岸,希望用佛法真理,喚醒眾生對自己的無明煩惱要有危機意識。

所以,《四十二章經》裡的「人命在呼吸間」,要我們珍惜有限的時間,充實無限的生命;《圓覺經》的「認賊為子」,勸導我們莫以妄心為真心,修行才能成就;《維摩經》的「不做焦芽敗種」,譬喻修行人如果不發心,就會像燒焦的芽、敗壞的種子,不能成長為大樹,庇蔭眾生;再如《華嚴經》的「不忘初心」、《維摩經》的「不請之友」、《八大人覺經》的「不念舊惡」、《起信論》的「不變隨緣」等,對我們的人生都有許多寶貴的啟示。

擁有危機意識的人,一定會想辦法走出去,因為「走出去就有希望,走出去就有未來」。走出去,可以說,是危機意識之後的一種具體行動。國家要走出去,才能與鄰國邦交;商人要走出去,才能推展貿易;讀書人要走出去,才能擴展見聞;出家人走出去了,才能成為領眾的法師;甚至佛教也要走出去,才能看見眾生真正的需要。

因此,危機意識是一種智慧,一種覺悟;能明白「危機就是轉機」的人,就有辦法走出危機,就能轉危為安,就能轉煩惱為菩提,人生之路自然也就寬廣無比。

(佛光山法堂書記室供稿)

第十三屆國際佛光緣小藝術家獎

「幸福樂」高年級組佳作  水災救援-王宣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