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喬達摩
喬達摩>第52期

大覺之美─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


文/人間社、釋妙普、編輯部        圖/宜興大覺寺

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的祥和歡喜來自於哪裡呢?是雄偉的建築?莊嚴的殿堂?優美的園林?豐富的石雕?啁啾的鳥鳴?拂面的清風?還是親切的招呼?

當盡復興祖庭之志

七百多年前,宜興大覺寺由志甯禪師建於南宋咸淳年間(1265-1274),幾經時代變遷,戰火毀壞,當年位於宜興元上鄉的白塔山大覺寺,已不復存在。1989年,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返國弘法探親,回到宜興祖庭禮祖,眼見片瓦無存,不禁興嘆:「當盡復興祖庭之志。」

臨濟宗第48代傳人星雲大師雖然在台灣開創佛光山,但始終沒忘記這個孕育他法身慧命的祖庭,終於在2004510日,由宜興市政府批文同意,於西渚鎮「雲湖」之濱,易址重建大覺寺,20051014日正式奠基開工,占地二千餘畝。

大雄寶殿暨多寶白塔正式開光

201510月將舉行「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大雄寶殿暨多寶白塔開光典禮」,同時也要召開

2015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六屆第一次理事會」,此乃星雲大師不斷為兩岸和平、社會和諧努力貢獻交流的成果,國際佛光會終於獲得大陸的認同了。大雄寶殿位於宜興大覺寺的中軸線,是信仰的中心,外型為尊貴傳統的唐式建築,一覽殿內,無柱式建築方式,可容納千餘人,四面牆上仿敦煌石窟設有一萬多尊小玉佛,如同佛陀慈悲廣度十方一切眾生。殿堂雄偉,供奉一尊十米高的玉雕釋迦牟尼佛坐相,兩旁則是東方琉璃世界和西方極樂世界的彩石玉雕經變圖,佛像莊嚴祥和的金光,攝服了無數進殿禮佛的民眾。星雲大師特別題寫了「一佛二塔兩世界,三面白玉世間解,萬千信眾修福慧,五洲七眾十方來。」這光明的佛國世界照亮了萬千信眾的心靈。

高大醒目的多寶白塔,是為了紀念過去在元上鄉原址白塔山的白塔。遠觀巍峨高聳,氣勢雄偉,內有十五層樓,以「佛、法、僧」三寶為設計架構,設有:萬佛殿、法寶樓、祖師堂,以及壽喜婚慶儀式館、國際會議廳、宴會廳、滴水坊、住宿區等;是一座兼具文化、教育,為民眾需求所建立的多功能寶塔。登上塔頂,眺望雲湖景區的寬廣美麗,一覽無遺。

雲湖之美抖落塵埃

宜興大覺寺座落於竹海掩映中,沉靜莊嚴,對面望去是雲湖,陽光下波光粼粼,身處湖光山色間、巍峨青山下,這一刻,讓人感受到一股靈秀之氣沁入心中。

「山靈水秀,煙雨朦朧,宜興的雲湖在群山之中。」一日,大師遊覽宜興,見當時煙雨朦朧的景致,耳畔不時聽見大覺寺傳來的鐘聲,便把這片山水之美寫進歌詞,《雲湖之歌》於焉誕生了,大師更邀請劉家昌為這首詞譜曲,雲湖之歌唱出了大師對祖庭大覺寺、雲湖風景的感懷。「請聽大覺寺傳來的鐘聲,人間是非俱忘;請看夕陽下的晚霞,世事煩擾盡散」。你是不是也抖落了身上的塵埃,跟著歌聲,暢遊在這片人間天堂呢?

石心、人心、佛心

大覺寺普門大開,不收門票,處處可感受到貼心的無障礙設施,隨處的石桌椅供人小歇片刻,歡喜吉祥的問候招呼,帶給人溫馨的感受。尤其每年「煙花三月下揚州,茶禪四月到宜興」,春暖花開之季宜興素食博覽會引進數十萬人潮,健康、綠色的素食觀念開始在很多人的心中扎根。

大覺寺群山環抱,壯麗自然,氣象萬千,園林造景美輪美奐。山門前,阿育王石柱高高矗立著,不禁令人生起弘揚佛法護持佛教之責,一踏入山門十八羅漢園映入眼簾,三尊女羅漢雕刻手法和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相同,這裡融會古今的建築特色、各式各樣的石雕,吸引不少民眾前來一窺園區的恢宏氣勢,享受一幕幕震撼的景觀,聽讀寓意深遠的佛教典故。

宜興大覺寺還設置了「大覺石苑」,擺設各式奇石,所收集的石頭是以特殊為奇,例如:二龍戲珠、穩如泰山、臥獅回首、有龍天來、龜山島、兔子、小狗、恐龍、籃球、長頭髮的石頭等。一顆顆風貌獨特的奇石,似物、似人、似景,來自全球各地,有高達十一米、重達一百三十噸的大石頭;也有可以把玩的小石頭;種類十分豐富,如:太湖石、晚霞石、泰山石、鐘乳石、龍骨石、再生石、台灣玫瑰石、金瓜石、漢白玉等近千顆。為此,星雲大師特地寫了一首「大覺石苑詩歌頌」,讚揚石頭生命的久長。石心、人心、佛心,到了宜興大覺寺,您體察到哪一顆心呢?

人間佛教的「給」

星雲大師重建祖庭宜興大覺寺,集萬眾之緣,帶給大眾吉星高照;秉持一切以人為本的理念,將「給」的精神長流出去,也是全球人士朝禮的人間佛教重鎮。人間佛教主張佛說的、人要的、善美的、淨化的,在大覺寺,除了大師的聯語,齋堂、燈柱、奇石、看板隨處可見發人深省的禪語機鋒、佳言妙句引人入勝。

而大覺寺舉辦的活動諸如「人間生活法座會」、「人間佛教經證」經典導讀、「首屆菩提眷屬祝福禮」、「首屆佛光寶寶祝福禮」、「短期出家修道會」、「青年生命禪學營」、「三好兒童生命教育快樂營」等等,許多人藉著各種不同的因緣走進大覺寺,發覺來這裡改變了自己,認識「三好」、「四給」之後,更懂得如何轉念與放下,體會到一種知足寧靜的喜樂。原來,給人歡喜、與人結緣,包容他人,心胸自然更加開闊,心靈淨化了,待人處事乃至家庭之間,就能逐步走上「五和」之道了。

大覺寺第四期藏經樓等設施還在陸續興建中,從最初群山毛竹遍布,人跡罕見,歷經十來年的建設,到現在遍植草木花卉,春夏秋冬景致各有不同,「鬱鬱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法身」。大覺寺的樹木蓊鬱、雲湖的湖光蕩漾,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法音、佛性的體現。淨土幾度尋?原來,就在腳下。

(左)雲湖的夕陽之美雲     (右)雲湖與亭閣相映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