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藏傳佛教中的觀音菩薩

藏傳佛教是印度密教與中國藏民族傳統文化融合而形成的佛教流派,主要流傳中國西藏全境及內蒙古、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部分地區。它發軔於西元七世紀初,至今有一千三百餘年的歷史。觀音菩薩很早就傳入藏族社會,據說松贊干布引進佛教後不久,便請工匠按照他的身量塑造了一尊十一面觀音像,標誌著藏民族與觀音菩薩正式結緣。此後觀音菩薩受到了藏民族的廣泛崇信,經久不衰:藏族人民把觀音菩薩奉為本民族的保護神;藏族人民把本民族起源與觀音菩薩連繫起來,說是觀音菩薩變為神猴與羅剎女結合而繁衍了藏族的早期先民;藏族人民根據觀音菩薩應化的神通妙用,塑造出眾多的觀音菩薩化身,賦予了觀音菩薩統御世間的廣大法力;藏族人民也為觀音菩薩確立了新的應化道場──布達拉宮;觀音菩薩的心咒──「嗡、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在藏族地區隨處可見,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藏民族的觀音信仰構成了雪域高原絢麗多彩的觀音文化大觀。

一、歷代觀音菩薩造像
西元七世紀初,佛教自尼泊爾和中國中原地區傳入青藏高原,觀音菩薩也隨之傳入西藏,並為藏民族人民接受和喜愛。據《西藏王臣記》記載,吐蕃王朝時,藏王松贊干布曾請尼泊爾工匠依照他自己的身量塑造了一尊十一面觀音像,將其當作自己的本尊敬奉;大昭寺建成後,在馬頭金剛殿也塑造了一尊十一面觀音像。自此以後,藏族人民一直尊奉觀音為本民族保護神,歷代信奉不已,同時為之大量造像。觀音菩薩的各種藝術形象體現了藏族人民對觀音菩薩深篤的信仰,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藏傳佛像藝術的發展歷史和藝術風貌,反映了藏族人民獨特的審美崇尚和精神追求。

蓮花手菩薩像
此像頭戴三花冠,正中花冠上安化佛阿彌陀佛,頭頂束高髮髻,餘髮垂肩,大耳齊垂,耳下戴大耳花。面部飽滿,鼻樑高挺,下唇厚實,形象端莊。上身戴項圈,左肩斜披仁獸皮及聖帶,下身著兜帝式薄裙,腰間繫寶帶,雙腿間又纏繞一條帛帶,兩條帶子的帶稍自然下垂,形成優美流暢的密集式衣褶。軀體修長,身板硬朗結實。身體呈三折枝式站立,右手下垂結與願印,左手執一蓮莖,蓮莖順手臂至肩部開出花朵。這一手印和執物準確地表達了蓮花手菩薩的身分特徵,又傳遞出菩薩以蓮花開示眾生、教化眾生的深刻用意。造型風格與樣式承襲了尼泊爾造像古老傳統,是清早期西藏地區製作的尼泊爾風格造像重要代表。

二、觀音菩薩的不同形象及其化身
在藏傳佛教中,觀音菩薩也有各種不同的化身,有的是出世間的本尊、護法,如馬頭金剛、二十一度母、大黑天等;有的是世間的國王、高僧,如松贊干布、達賴喇嘛等。特別是藏王松贊干布和格魯派活佛達賴喇嘛成為觀音菩薩的化身,拉近了觀音菩薩與藏族人民的距離,賦予了觀音菩薩統御雪域及藏族人民的廣大法力,也賦予了觀音菩薩「雪域怙主」的實際功用和內涵。

綠度母像
此像是一尊典型的明代宮廷造像,其造型樣式與常見的綠度母像完全相同,但風格及工藝比較特殊。其風格融合了漢藏藝術因素,造型完美,形象生動,裝飾繁複;其工藝體現了宮廷造像的鮮明特點,選用精煉的鍍金銅材質,以失蠟法精密鑄造,工藝精細講究。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此像除了具有一般明代宮廷造像具備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外,還有著特殊的歷史和宗教地位,那就是綠度母是明代宮廷造像中最受重視和最為流行的表現題材。這一特殊地位無疑緣於綠度母在漢藏民族關係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因為歷史上藏族人民把唐朝時入嫁吐蕃的文成公主奉為綠度母的化身,綠度母為漢藏民族共同尊奉,綠度母是漢藏世代友好的重要紐帶。

度母像
度母又稱「多羅菩薩」,是觀音菩薩變化的女性尊格,其源頭應可追溯到古印度的豐收女神(又名稱夜叉女神)。西元七世紀前後,度母信仰及度母造像在印度和尼泊爾十分盛行,至今仍有不少實物留存下來。此像頭戴花冠,頭頂束高髮髻,髻頂安寶珠,餘髮編成美麗的髮辮垂於兩肩,耳下戴大圓環。面形圓潤,五官小巧,儀態柔美。上身袒露,下身著長裙,腰間束寶帶,雙腿上又斜纏一條帛帶,有項圈和釧鐲裝飾。軀體豐腴,三折枝式站立,左手當胸結安慰印,右手下垂施與願印,體態優美動人。整體風格明顯受到了尼泊爾造像藝術的影響,為元代西藏中部地區造像典型代表。

三、觀音菩薩的本尊與法眷
觀音菩薩在藏傳佛教中具有獨立的神格,但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存在,他還有其本尊和眷屬。觀音菩薩的本尊有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或無量壽佛),其眷屬有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等諸菩薩眾。他與其本尊和眷屬組成有「西方三聖」、「八大菩薩」、「三大依怙主」、「長壽三尊」等不同的供奉形式。他們共同輔助佛陀的教化事業,滿足眾生的不同需求,同時也彰顯著佛教思想與功德的圓滿。

尊勝佛母像
尊勝佛母是一尊能令眾生增長壽命、福德和智慧的重要佛母,一般與無量壽佛、白度母一起供奉,合稱「長壽三尊」。此像結跏趺端坐,頭戴花冠,頭頂束圓盔式高髮髻,髻頂安半杵。面相圓潤飽滿,神態沉靜安詳。全身結構勻稱,軀體及四肢線條硬直,肌肉勁健有力。上身袒露,胸前飾項圈和長鏈,下身著長裙,衣紋簡潔,僅在小腿部刻畫出衣邊,手足戴釧鐲。中二手結說法印,右四手依次托阿彌陀佛、持箭、施與願印,左四手分別持繩索、持弓、結定印,但持物皆失。整體造型碩健,風格壯偉,裝飾精緻華麗,體現了元代西藏中部地區造像鮮明特點。

長壽三尊唐卡
長壽三尊指無量壽佛、尊勝佛母和白度母。他們都具有為眾生增福延壽的功德,所以組合一起供奉,以滿足人們的祈求和願望。此幅唐卡上,中央主尊為尊勝佛母,主尊上方為藥師佛,下方左為四臂觀音菩薩,右為無量壽佛,祥雲、山水、花草散佈於天界和地界。畫面佈局疏朗,色彩淡雅,體現了西藏東部地區唐卡鮮明的風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