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慈悲妙相──首都博物館典藏 中國古代觀音菩薩造像展」是首都博物館與臺灣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合作舉辦的一個以觀音菩薩造像藝術為主題的大型佛教藝術展覽。

在漫長的歲月中,觀音菩薩造像與中華民族傳統藝術互為吸收,形成了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菩薩造像藝術。此次展覽是由首都博物館與臺灣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共同策劃的大型主題展覽,是兩岸博物館文物研究成果的共同體現,共遴選首都博物館珍藏的佛教文物116件套,包括觀音造像和與觀音菩薩相關的佛教文物,比較全面地展現了觀音菩薩造像的歷史軌跡和不同時期的藝術風貌。

我們衷心期望通過這一展覽,進一步增強館際交流與合作,預祝展覽取得圓滿成功!

首都博物館館長  韓戰明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妙法蓮華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的信仰在印度、西域、越南、日本、韓國等地,特別受到重視,從這些地方早期佛教美術的表現中,發現所有的繪畫及雕塑,以觀音聖像占有多數的比例可以得到證明。西藏的密教中心,便是觀音信仰,沒有觀音便沒有西藏的佛教。至於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臺灣等地的民間,以及南洋的華僑,他們儘管不知道有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卻無一不信有觀世音菩薩的。俗話說:「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可見觀世音菩薩之於佛教中的地位和觀念,對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來說,僅次於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就是由於這位大士和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眾生特別有緣,尋聲救苦,有求必應。

在佛經中的觀音,為了度化眾生的需要,「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應現了種種形態種種樣貌。觀音菩薩的本身,乃是相好圓滿的大丈夫,即如《八十華嚴》的六十八卷所說,印度南方海上,普陀洛迦山的觀音,便稱為「勇猛丈夫觀自在」,根據研究,中國的觀音聖像,在唐朝以前,是大丈夫相,唐朝以後,才有女相的觀音像出現。觀世音菩薩的應現婦女身,乃是藉女性受苦之多來表現菩薩的堅忍,藉女性的母愛以表菩薩的慈悲。

此次「慈悲妙相──首都博物館典藏 中國古代觀音菩薩造像展」於佛陀紀念館展出,就是想讓大家能夠藉由歷史文物,更了解觀世音菩薩在藝術與信仰上的多種面貌與意涵。特別感謝北京市臺辦及首都博物館對兩岸文化交流的肯定與促成,及有參與者的共同努力方能圓滿此次的展出。

「我為汝略說,聞名及見身,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希望這個展覽能夠帶給大家在藝術、教育、信仰層面的啟發。如果人人都做觀世音,便是落實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四給精神:「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祈願觀世音菩薩是你、是我、是他!

佛陀紀念館館長  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