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畫說紅樓精賞
展覽清冊
新聞專區
影音專區
畫說紅樓精賞
石頭記大觀園全景
此幅圖為≪紅樓夢≫畫冊之開篇,描述了大觀園全景:層巒疊嶂,鬱鬱蔥蔥,亭臺樓閣,花柳繁華,溫柔富貴的生活環境是整個故事的發生地,正是:銜山抱水建來精,多少工夫築始成。天上人間諸景備,芳園應錫大觀名。
第一回、青埂峰僧道談頑石 空空道說石頭起源
卻說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遺棄一石頭於青埂峰下。一日,此石縮成扇墜一般,鮮瑩明潔,被遠遠而來的一僧一道發現,那僧將其托於掌上,如此訴說一番,石頭聽了大喜。不知過了幾世幾劫,空空道人路過青埂峰下,知曉了石頭經歷並抄錄下來,此便是≪石頭記≫的緣起。
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姑蘇城內葫蘆廟旁住著一家鄉紳,名甄士隱。一日中午,士隱於書房伏几少憩,夢至一處,見來了一僧一道,二人言語,欲往警幻仙子宮中交割蠢物。士隱討來蠢物看時,見是鐫著﹁通靈寶玉﹂的鮮明美玉。待細看時,被僧奪去,意欲跟隨,忽聽一聲霹靂,大叫一聲醒來。
第二回、新太爺到任傳封肅 賈雨村用轎接嬌杏
公差奉太爺之命傳喚甄士隱,因已出家便帶了其岳父封肅親見太爺面稟。至二更時方回,原來新任太爺便是賈雨村。知甄家敗落經過,雨村傷感歎息了一回。次日,遣人送了銀兩,又寄密書要丫鬟嬌杏為二房,封肅當夜用一乘小轎送嬌杏進衙內去了。
賈雨村教讀林黛玉
賈雨村偶遇兩個舊友認得新鹽政林如海,知他要請一西席教訓女兒黛玉,舊友遂將雨村薦進衙門去。這女學生年紀幼小,身體又弱,功課不限多寡,其餘不過兩個伴讀丫鬟,故雨村十分省力,正好養病。
第三回、雨村依附黛玉進京
林如海年已半百,再無續室之意。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無人依傍,前已遣了男女船隻來接。黛玉灑淚拜別,隨了奶娘及榮府中幾個老婦登舟而去。雨村另有船隻,帶了兩個小童,依附黛玉而行。
林黛玉初至榮國府
賈母讓黛玉去見兩個母舅,賈赦之妻邢氏帶路前往寧府,因賈赦怕見了彼此傷心不忍相見。黛玉告辭又往榮府來,因賈政齋戒,只見得賈政之妻王夫人。王夫人囑咐了黛玉一番,尤是不放心寶玉。
賈寶玉初會林黛玉 寶玉癡狂狠摔那玉
寶玉初會黛玉,寒暄一番,二人都覺似曾相識。寶玉問黛玉可也有玉,得知黛玉沒有,登時發作起狂病來,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嚇得地下眾人一擁爭去拾玉。
第五回、賈寶玉神遊太虛境
寶玉隨賈母往寧府中賞梅,一時倦怠,于秦氏上房內惚惚地睡去。恍惚中似隨了秦氏,至一所在,但見朱欄玉砌,綠樹清溪,真是人跡不逢,飛塵罕到。一美人自稱警幻仙姑,邀寶玉隨她同遊太虛幻境。
警幻仙曲演紅樓夢
警幻仙姑請寶玉品茗飲酒,又有十二個舞女演繹﹁紅樓夢﹂十二支曲子。隨後,仙姑將其妹表字可卿者,許給寶玉。次日,寶玉與可卿遊玩時,只聽迷津內響如雷聲,有許多夜叉海鬼將寶玉拖將下去。
第九十四回、失通靈寶玉知奇禍
這日看花,寶玉換衣時忘了戴上通靈寶玉,襲人等翻箱倒籠,總找不到。眾人聽說,又急又怕。因疑心賈環使促狹,便著平兒哄賈環來詢問。賈環見疑他,嚷著走了。趙姨娘聽說賈環被審問,帶著賈環過來哭喊分辨。王夫人聞報過來,襲人連忙跪下。王夫人叫她快細細去找。
第九十五回、以假混真寶玉瘋癲
寶玉自失了玉後,終日懶怠走動,說話也糊塗了。過了幾日,元妃停靈寢廟,賈母等送殯去了幾天。寶玉一日呆似一日,吃不像吃,睡不像睡。元妃事畢,賈母來看寶玉,竟是神魂失散的樣子,才知丟了玉。賈母命賈璉貼出賞格尋找通靈寶玉,過了些時,果有人送玉來。拿進去一看卻是假的。
第九十六回、林黛玉焚稿斷癡情
黛玉自知寶玉要娶寶釵,回到瀟湘館便一病不起。賈母延醫調治,仍然日重一日。寶玉娶親之日,賈府上下無一人來過問,黛玉睜眼看眼前只有紫鵑,心中悲涼,自料已無生理。掙扎坐起,讓紫鵑扶著,命雪雁拿來火盆,挪到炕上,又讓雪雁去搬火盆炕桌,乘機將往日題詩的舊帕和前日整理的詩稿就火燒了。
第九十八回、苦絳珠魂歸離恨天
寶玉成家之日,黛玉日間已經昏暈過去。晚間又緩過來,見眼前只有紫鵑和奶媽幾個人,便拉著紫鵑的手只求送她回去,言畢已喘成一處。探春來看時,見黛玉目光已散,手已涼了。探春哭著叫人端水為黛玉擦洗,剛擦著,猛聽黛玉呼喚寶玉,隨即氣絕。大家痛哭一陣。只聽遠遠一陣音樂之聲,側耳一聽,卻又沒有了。
第一一五回、得通靈幻境悟仙緣
甄家人來京,賈寶玉見到甄寶玉,回來只說是祿蠹,被寶釵搶白一場,不想舊病復發,神魂失所,一日竟人事不醒。賈政看見光景不好,叫賈璉預備後事。忽有一個和尚闖進來用通靈寶玉救活賈寶玉。寶玉復醒,魂魄隨和尚到了真如福地,見到尤三姐和好多仙女。又到一處殿宇,簷下立著幾個侍女都是宮裝打扮。珠簾捲起,看見一女子頭戴花冠,竟是黛玉的形容。
第一二O回、甄士隱詳說太虛情 甄士隱度女歸太虛
賈雨村前因犯婪索案定了罪,今遇大赦,遞籍為民。這日驅車行至急流津覺迷渡口,遇到甄士隱。士隱引雨村到茅庵,敘說寶玉奇緣,然後拂袖而去。士隱自去度脫了香菱,送到太虛幻境。剛過牌坊,見一僧一道縹緲而來。交談一回,那僧道將寶玉仍送回青埂峰下。
◆金陵十二釵◆
◆榮國府◆
◆寧國府 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