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佛館論文

從佛陀紀念館的社教與休閒功能─探討人間佛教的理念與實踐

佛陀紀念館開館至今已成為國際聞名的觀光朝聖聖地,每年超越一千萬的參觀人次,成為台灣各界熱烈討論研究的博物館。國際化趨勢之下,博物館成為 文化指標及城市標誌的象徵,以佛陀紀念館為台灣的文化窗口,關心當代公共議題,生態環境以及國際關係,是現代博物館重視的。 以「人」為本的理念, 全然發揮宗教與博物館應有的服務社會、社會教育的任務,顯發人性善美的一面,成為參觀者在休閒中學習的「終身教育」、「生命教育」之場域,滿足知識、生活上的需求,更是提升自我心靈上的淨化,進而影響家庭、社會、國家。博物館的休閒功能, 是博物館吸引觀眾大量湧入的重要原因之一,佛陀紀念館以人間佛教的思想理念為營運核心,不斷與時俱進,契理契機發揮實踐菩薩道「自利利他」的終極目的。

休閒、社教與人間佛教 ,都是以「人」為主體的日常生活的實踐,三者之間有相應之處。本研究從佛陀紀念館的社教與休閒功能角度,第一,探討人間佛教的理念如何呈現與實踐在佛陀紀念館;第二,作為當代弘法度眾方便的應機性,其對普羅大眾能否作為一個「終身教育」的場域;第三, 發揮的社會任務 與創造出的影響與價值為何。

研究結果,佛館落實人間佛教組織宗風及創辦人本身的行誼典範與理念,使佛館成為一個有別於一般博物館的場域,特別能感受人間的溫暖、歡喜與希望。以休閒及社教的弘法方式符合當代人心需求,在發揚休閒與社教上還有許多可發展的空間。 以及豎立年輕、活力、積極正向、心胸開闊的佛教形象,不斷的創新、創意帶來大量人潮,因此除了能吸引大眾來館的好奇心、普遍被社會大眾接受外,也創造讓大眾重新認識佛教,顛覆大眾對佛教既定的印象,對整個佛教界都有實質的幫助 。

因此, 應透過佛館加強推廣「休閒教育」,培養全民正當的休閒習慣以及休閒心態,提升美感生活, 並使佛館成為全民經常造訪的「終身教育」場域。並依不同學習需求,將人間佛教結合多面向的全球公共議題如全球生態環保,規劃專題活動、戶外教學、系列講座、展覽,促進人對所處環境的全面認識與情感。對於尋求內在寧靜和宗教神聖性的觀眾,可以加強推廣修持活動成為其休閒生活。

關鍵字:佛陀紀念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社教、休閒

論文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