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佛館論文

2002-2017歷年研究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碩士論文



1.大化無形的弘法媒介­-佛光山「宗教美術」之理念與實踐

作者:釋如常

研究方向:以「佛教藝文化」是佛光山收藏宗教美術的起源,討論佛光緣美術館經營管理,重新定位和建議。 

2.佛光緣美術館群策略聯盟營運管理之研究

作者:郭麗芬

研究方向:以Poter產業吸引力結構、SWOT策略分析法,探究佛光緣美術館群的定位以及角色,以傳統四大功能進行績效評量。 

3.道藝一體之實踐-佛光山人間佛教文化弘法之探討

作者:吳宜婷

研究方向:人間佛教文化弘法中「道藝關係」的發展模式,文化弘法的未來建議和期許。 

4.探討中高齡觀眾對博物館展示之視覺適切性-以佛光山佛館佛教地宮還原展為例

作者:李淑芝

研究方向:以體驗行銷理論進行分析,研究顯示:整體得分皆高,忠誠度是再訪意願。認為佛館是以宗教、文化、教育來定位,依其文化、建築、藝術、展演等資源特色,創造獨有特色,是吸引遊客前來體驗之因。

5.宗教觀光涉入、旅遊動機、體驗及忠誠度之相關研究-以佛陀紀念館為例

作者:蔡佩璇

研究方向:旨在探討佛陀紀念館遊客的旅遊動機、宗教涉入、體驗及忠誠度等變項之關聯性。

6.宗教觀光吸引力、旅遊動機、旅遊意象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佛陀紀念館為例

作者:張雅翠

研究方向:統計軟體分析,佛館遊客女性已婚者居多,年齡層分佈平均,認為佛館除宗教觀光,另有休閒觀光與親子旅遊之功能。

7.旅遊動機、滿意度及重遊意願之相關研究-以佛陀紀念館為例

作者:徐子皓

研究方向:探討旅遊動機、滿意度及重遊意願之關係,佛館對旅遊動機、重遊意願,有顯著影響關係。

8.宗教旅遊者動機、滿意度、忠誠度之研究-以佛陀紀念館為例

作者:黃耀德

研究方向:以SPSS12.0統計軟體分析,研究結果:旅遊動機對忠誠度正向顯著影響效果。

9.非營利組織品牌經營策略導入平衡計分卡之研究-以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為例

作者:許雅鈞

研究方向:品牌經營的觀念,導入平衡計分卡,認為宗教型非營利組織傳遞與建構服務品牌、公益品牌讓來訪者與信眾滿意,將會是組織需參考的經營方式。

10.宗教觀光旅遊動機、涉入、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佛陀紀念館為例

作者:林美嬌

研究方向:以SPSS17統計軟體分析:旅遊動機會正向影響滿意、影響涉入、涉入會正向影響滿意度、行前期望會對實際體驗有顯著差異。

11.宗教觀光客之目的地意象、知覺價值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為例

作者:張秀春

研究方向:探討宗教觀光遊客之目的地意象、知覺價值與滿意度以及變項間之影響關係。

12.民眾參觀佛陀紀念館旅遊動機之研究

作者:江米棋

研究方向:遊客的旅遊動機,了解參觀民眾旅遊動機之四個構面-脫離取向、學習取向、社交取向(Social及參與取向之關聯性。

13.探討中高齡觀眾對博物館展示之視覺適切性-以佛光山佛館佛教地宮還原展為例

作者:曾巧文

研究方向:運用PPP「通用設計達成度評價法」評量架構,檢視中高齡觀眾於博物館展示環境的視覺適切性。   (佛館網頁已有整篇論文)

14.從佛陀紀念館的社教與休閒功能-探討人間佛教的理念與實踐

作者:張嘉容

研究方向:從博物館的休閒功能,從休閒、社教與人間佛教之間的關係,強調佛館「生命教育」及「終身教育」的推廣實踐。

15.二十一世紀新式佛塔:佛陀紀念館及其宗教、文化與教育功能的研究

作者:王常琳

研究方向:從佛館建築---佛塔,探討體現了宗教教育與文化教育的功能。

16.論「星雲模式」的菩薩行證-以佛陀紀念館為例

作者:鄭瑋瑄

研究方向:以「星雲模式」為導向,探究人間菩薩體證佛館的菩薩行,三大操作方式:管理(領管智慧)、說法(建築施設)、做事(活動設計)。

17.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及其建築實踐-以佛陀紀念館為例

作者:翁琬君

研究方向:以羅蘭巴特的符號學理論,和色彩心理學探究佛館建築。

18.星雲大師「四給」經證及在佛陀紀念館常設展的呈現

作者:羅怡娟

研究方向:以佛教義理四無量心,慈悲喜捨大乘菩薩法門,討論佛館本館四個常設館展覽內涵與特色。

19.佛塔的轉型與當代應用-以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為例

作者:邱莉淳

研究方向:以古印度佛塔、中國傳統佛塔形式,與佛館佛塔建築作比較,從中探討佛館佛塔建築的獨特性。

20.宗教旅遊體驗與情感依附對幸福感之研究-以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為例

作者:黃瀞儀

研究方向:佛陀紀念館的遊客從宗教旅遊體驗與情感依附的角度切入,探討遊客前往宗教旅遊體驗是否與宗教情感依附有著關聯性的存在,進而深入探討以上兩者構面是否會影響遊客產生幸福感的心理感受。

21.兩岸博物館佛教文化展示之比較研究:以法門寺博物館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為例

作者:吳佩儀

研究方向:兩岸佛教文化博物館案例,分析其呈現之佛教文化特點之異同,暨其發揮博物館功效以傳達理念價值之比較。